陈禄
摘 要:文章的灵性,需要捕捉;学生的灵性,需要激发。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问题是如何唤起它的灵性。于现代文而言,可以从读和悟入手。
关键词:现代文;灵性;阅读教学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对学生中考应试技巧的指导,现代文承载的重量都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如此,广大语文教师都会把目光聚焦在如何答好现代文、如何指导答题技巧上,遗憾的是,在我们过分关注答题过程的同时,已经把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灵性给丢了,恰恰是这一点灵性,能够成为现代文阅读课堂上最闪亮的光芒,照亮学生的思想。
综观近年来现代文阅读入选的文章,都是能启迪人心智、引发人思考、呼唤人性真善美、供给人精神营养的典型文章,它的思想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做几道题、学会答题技巧这么简单。真正的阅读,如果没有一种情感能柔软你的心扉,没有一点文思能撼动你的心灵的话,那么读再多,你心中积累的也只是文字的重叠,无法达到思想的高度。
文章的灵性,需要捕捉;学生的灵性,需要激发。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问题是如何唤起它的灵性。于现代文而言,可以从读和悟入手。
一、读
閱读的第一重境界是从入境朗读开始的。还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才能还文章以灵性之美。没有入境朗读,再生动的讲解都不过是隔靴搔痒。一篇文章,学生匆匆几眼之后就回答问题,其间的真味学生体会到了吗?然后是教师或零散、或烦琐的讲析,教师留给学生的仅是简单的重复、机械的记忆,学生真正掌握的又有多少呢?放手让学生去读吧,在朗读中感受文字与智慧的碰撞,在朗读中让学生接受文化对心灵的熏陶。读,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是让现代文阅读寻回灵性的法宝。
曾做过一篇现代文,题目叫《掬一抹秋阳,温润时光》。文质兼美的词句,能轻易打动学生的心扉。我看到学生读后眼中灿烂的惊喜,深有欲罢不能之感,于是我放弃了原有的做题计划,当即宣布:“这节课改为朗读课,我们重读全文,读到你的心间也流淌着时光的过往,轻诉成长的流光……”听着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看着他们在文字的滋养中慢慢沉醉,我笑了。还有什么方式比这场朗读更贴近心灵吗?还有什么技巧比这份感动更重要吗?没有。这节课再无需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已经在朗读中找到了文章的灵性源泉。
二、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实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不应以功利为目的,更要以人的素质为目标。没有自主感悟,再实用的答题技巧都不过是雾里看花。教师说千句,不如学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这也正是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之处。阅读过程本身也是在开启智慧,激发灵感,使课堂随时激荡着灵性的乍现和思想的成长。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已渐渐扼杀了学生感悟和品味的自由,那些公式般的条条框框,与其说是“答题技巧”,不如说是禁锢灵感与想象力的枷锁。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还语文教学一片天蓝,一丛新绿,放开我们的手,才能让学生自主感受到阅读的生动与崇高。
在阅读俞敏洪北大演讲《成就人生的两样东西》时,我就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在读完全文以后久久不愿落笔,目光还停留在原文中静静思考些什么。很显然,是作者那曲折的经历和质朴的哲理震撼了他们。他们在感动中找到了精神的引领。整节课学生都在读,我没有一语,可是他们做题时却出乎意料的精准,然后把自己的启示悄悄写进了作文,同时,也把作者的思想种植进了心灵。这就是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思想上的引领,才能促使学生去感悟、去超越、去创造。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起来,让现代文阅读成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教师能做的是对阅读灵性的重启、对学生灵性的尊重。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