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的结合路径研究

2016-01-28 18:30沙春菊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行为规范语文教学德育

沙春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的有效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精神,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特点,并提出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相结合的路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行为规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与结合至关重要,所谓德育,就是指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在校的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德育培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将学校德育工作简单地界定为德育工作就是指学校教育者以科学的德育理论为指导,运动合理的实践方法,有效地指导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系统教育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更加丰富,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以及社会道德和法律教育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特点

1.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培养的相关载体形象比较丰富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的选材应该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自身心理特征相吻合。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会出现那种长篇大论的文章,而只是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文章,文章的中心观点和作者思想都能够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比如高尔基以及刘禹锡等人的文章中,都是通过对景物和事物的详细描述,将作者的自身感情和优秀的道德品格充分表达出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地找到一篇文章中适合进行学生德育教学的节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达到一种德育渗透的良好效果。

2.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培养渗透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德育培养是以理性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相互交融的方式进行的,对学生的德育也是潜移默化的,最终其达到的目的就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和结合,一般来讲,语文教师都会通过文学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讲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來帮助学生进行德育

培养。

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具有长效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占据着大量的课程时间,而且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Q影响是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明显又长远,可

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德育长效性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相结合路径

1.加强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德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情操的熏陶,从而促使学生德与智两个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的诗词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通过文章的内容来启迪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还包含着一些人与自然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从热爱自然、关心环境的角度出发,渗透对学生节约和勤俭的教育内容,促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德育培养目的。

2.在教师行动中渗透德育

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示范者,初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没有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语文教师,就不可能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影响到学生的德育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他们总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

范,找到自己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品德和仪容仪表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言谈举止文明,做到不乱扔垃圾、不讲脏话等,这样就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自然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不能变相地体罚学生,应该积极地通过课本上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德育,跟学生进行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与德育培养的结合。

参考文献:

刘爱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途径[J].民营科技,

2013.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行为规范语文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强化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义守护社会伦理秩序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浅析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