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弦 吴晓玲 周美
子宫肌瘤患者IGF-Ⅰ和IGF -Ⅱ水平变化与ER、PR的关系研究
李弦吴晓玲周美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和IGF-Ⅱ水平的变化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52例,同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受试者血清和子宫肌组织中IGF-Ⅰ、IGF-Ⅱ、ER、PR水平,对比肌瘤组组织中ER、PR(-)和(+)表达血清中IGF-Ⅰ、IGF-Ⅱ水平,分析肌瘤组患者外周血IGF-Ⅰ、IGF-Ⅱ和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肌瘤组的IGF-Ⅰ、IGF-Ⅱ、ER、P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瘤组肌瘤组织的IGF-Ⅰ、IGF-Ⅱ、ER、P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组织(P<0.05)。ER(+)组的IGF-Ⅰ、IGF-Ⅱ水平显著高于ER(-)组,PR(+)组的IGF-Ⅰ、IGF-Ⅱ水平显著高于PR(-)组(P<0.05)。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Ⅰ、IGF-Ⅱ水平升高可能和ER、PR水平升高和子宫肌瘤发病有关。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 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19-2986-02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9.037
收稿日期:(2015-01-11)
项目来源:海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2PT-92)
作者单位: 571159海口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妇产科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高发年龄在30~50岁,20%~70%的发病率,一般认为约1/3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1]。子宫肌瘤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至今其确切病因仍未查清。子宫肌瘤患者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异常,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子宫肌瘤发病的主要原因,故该肌瘤被认为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与易感基因、细胞增殖与凋亡紊乱、细胞因子异常等因素有关。子宫肌瘤的生成进展过程中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过度高水平表达。本文为探讨两者间作用机制,研究肌瘤患者的IGF-Ⅰ和IGF-Ⅱ水平与ER、PR间的关系。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为子宫肌瘤,同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卵巢肿瘤、糖尿病、库欣综合征等可能影响内分泌代谢的疾病。肌瘤组52例,年龄34~51岁,平均年龄(42±5)岁;对照组50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3±4)岁。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1)血清中IGF-Ⅰ和IGF-Ⅱ浓度测定: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8 ml,离心后收集上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F-Ⅰ和IGF-Ⅱ水平;(2)肌瘤组织标本:取肌瘤结节中心的组织制成标本;(3)肌瘤组织中IGF-Ⅰ、IGF-Ⅱ、ER、PR测定:分别采用先关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然后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IGF-Ⅰ、IGF-Ⅱ、ER、PR水平。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血清IGF-Ⅰ、IGF-Ⅱ、ER、PR水平比较肌瘤组的IGF-Ⅰ、IGF-Ⅱ、ER、P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清IGF-Ⅰ、IGF-Ⅱ、ER、PR水平比较 ±s
表1 2组血清IGF-Ⅰ、IGF-Ⅱ、ER、PR水平比较 ±s
组别 IGF-Ⅰ(μg/ml) IGF-Ⅱ(μg/ml) ER(pmol/L) PR(ng/ml)肌瘤组(n =52)1324.49±79.76 737.18±20.91 398.52±88.69 1.46±0.47对照组(n =50) 428.54±52.13 235.40±24.62 314.35±75.81 1.12±0.39 t值66.8691 111.0963 5.1429 3.9676 P值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肌瘤组肌瘤组织和对照组子宫肌组织中IGF-Ⅰ、IGF-Ⅱ、ER、PR水平比较肌瘤组肌瘤组织的IGF-Ⅰ、IGF-Ⅱ、ER、P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肌组织(P<0.05)。见表2。
2.3肌瘤组组织中ER、PR(-)和(+)表达血清中IGF-Ⅰ、IGF-Ⅱ水平比较ER(+)组的IGF-Ⅰ、IGF-Ⅱ水平显著高于ER(-)组,PR(+)组的IGF-Ⅰ、IGF-Ⅱ水平显著高于PR(-)组(P<0.05)。见表3。
表2 肌瘤组肌瘤组织和对照组子宫肌组织中IGF-Ⅰ、IGF-Ⅱ、ER、PR水平比较 ±s
表2 肌瘤组肌瘤组织和对照组子宫肌组织中IGF-Ⅰ、IGF-Ⅱ、ER、PR水平比较 ±s
组别 IGF-Ⅰ(μg/ml) IGF -Ⅱ(μg/ml) ER(pmol/L) PR(ng/ml)肌瘤组(n =52)6.53±1.44 7.72±1.35 5.38±0.47 7.18±0.46对照组(n =50) 5.15±1.17 5.58±1.23 4.49±0.52 5.88±0.63 t值5.2998 8.3587 10.0704 11.9355 P值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3 肌瘤组组织中ER、PR(-)和(+)表达血清中IGF-Ⅰ、IGF-Ⅱ水平比较 g/ml,±s
表3 肌瘤组组织中ER、PR(-)和(+)表达血清中IGF-Ⅰ、IGF-Ⅱ水平比较 g/ml,±s
组别 IGF-Ⅰ IGF-Ⅱ 组别 IGF-Ⅰ IGF-ⅡER(+)组(n =32) 1 428±77 843±19 PR(+)组(n =37)1 554±79 852±19 ER(-)组(n =20) 1 127±69 589±17 PR(-)组(n =15)1 250±73 674±20 t值14.2210 47.9874 13.9345 31.7195 P值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肌瘤组患者外周血IGF-Ⅰ、IGF-Ⅱ和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相关性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肌瘤组患者外周血IGF-Ⅰ、IGF -Ⅱ和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激素密切相关,是女性不孕、月经紊乱及切除子宫的常见病因。多数肌瘤患者仅需随访观察,因多数肌瘤在女性觉醒后可自然萎缩。若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有恶变可能、临床症状明显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计划怀孕且肌瘤直径在4 cm以上,需进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发生的确切机制至今不明确,但可能与高水平的雌、孕激素长时间刺激导致局部平滑肌纤维增生有关。子宫肌瘤的发生、增大离不开雌激素的作用,且雌激素促使肌瘤细胞增生肥厚,因此,雌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孕激素较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的生长更有促进作用[2]。雌孕激素分别通过相关受体发挥生物学效用。女性体内高浓度的雌、孕激素,通过与相应的ER、PR结合,达到强化生物学效应的效果,其中IGFs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3]。
IGFs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分裂及机体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IGF-Ⅰ和IGF-Ⅱ是其重要成员。IGF-Ⅰ和IGF-Ⅱ在胚胎的发育和各种损伤痊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协同其他细胞因子促进细胞的分化。IGF-Ⅰ为多肽类生长因子,在诸多组织细胞的增殖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4]。IGF-Ⅰ在机体血清和组织中浓度过高时会促使正常细胞活性的改变,表现为失控性增殖分裂、缺乏分化且细胞死亡明显减少,最终形成癌症病变[5]。研究证实,在肺癌、乳腺癌、肝癌和大肠癌组织中均存在高浓度的IGF-Ⅰ[6]。
IGF-Ⅰ促进平滑肌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促进肌瘤的生长,主要作用机制为IGF-Ⅰ经由自分泌和(或)旁分泌路径致使血清和肌瘤组织中IGF-Ⅰ浓度显著增高,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 IGF-Ⅰ与IGF-IR结合,对肌瘤产生增殖效用,促使肌瘤持续生长; IGF-Ⅰ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促使雌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促进肌瘤的生长。有研究报道[7],肌瘤组织中的IGF-Ⅰ和ER水平明显高于瘤周正常组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本文对照组为健康者,前者为自身对照,后者为不同个体,后者的影响因素不易排除造成误差较大。
IGF-Ⅱ是一种酸性较弱的单链多态,由IGF-Ⅰ编码,由肿瘤自身组织分泌,无论体内外它对细胞分裂、增殖的促进作用都十分强效,明显强于IFG-Ⅰ[8]。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离不开IGF-Ⅱ的生物学作用。另外,IGF-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在内皮细胞化学趋化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9]。本文肌瘤组患者血清及肌瘤组织中的IGF-Ⅱ和PR均高于对照组,说明IGF-Ⅱ与肌瘤形成、增殖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IGF-Ⅰ和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IGF-Ⅰ、IGF-Ⅱ与相应ER、PR亲和力较高,在子宫肌瘤的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肌瘤组织中的IGF-Ⅰ和IGF-Ⅱ出现过度表达,且IGF-Ⅰ、IGF-Ⅱ水平与ER、PR呈正关联,二者均与子宫肌瘤发病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孟慧,冷金花,史精华,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669-672.
2李岩,翟淑娜,蒋腾轩,等.体力活动水平与子宫肌瘤发生关系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05.
3李元成,崔志丹,沈伶.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728-1730.
4史艳平,封全灵.子宫肌瘤组织中TSP-1和IGF-Ⅱ蛋白的表达及意义.山东医药,2011,51:92-94.
5史玲,尹伶,陈红菊,等.SRC-3、IGF-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771-773.
6赵璟,方小玲,龚颖萍.子宫肌瘤中IGF-Ⅱ、PCNA的表达及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7-40.
7徐红,郭明华,吕旻彦,等.IGF-1及IGFBP-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901-904.
8史艳平,封全灵.子宫肌瘤中TSP-1和IGF-Ⅱ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45-747.
9 Bartella V,De Marco P,Malaguarnera R,et al.New advances on the functional cross -talk between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 and estrogen signaling in cancer.Cellular Signalling,2012,24:1515-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