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机制研究

2016-01-16 06:25高维全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辽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机制研究

高维全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摘要:校企协同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辽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积极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模式,驱动搭建校企协同平台,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的优势,协同培养创新性旅游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协同

作者简介:高维全,副教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协同创新视角下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课题编号:LMJK201413)。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3-0015-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ynergy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way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of private university in Liaoning actively establishe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and drives to build collaborative platform. It can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innovative tourism talents together.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亟需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性、应用型旅游人才。为了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旅游人才,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

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主旋律。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的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1]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要建立协同机制,促进深度合作的开展,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撑。随后,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发起“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主推协同创新。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战略部署,以“协同创新”核心,能够卓有成效地推进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协同机制,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协同与创新

协即协调、协作之意;同为同步、和谐。协同是多个组织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资源共享、共同合作的过程。协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推动力。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在《协同学:一门协作的科学》首先提出协同的思想。在一个系统内,只有各子系统互相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达到最优效果,产生1+1>2的效应。

创新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突破现有思维模式的束缚,为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需求而不断改进或创造新生事物的过程。

协同创新体现了系统的理论思想,协同是过程,创新是结果。协同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新理念,是高校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民办高校发展壮大的新动力,能够全面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促进高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推进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2]

协同创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分为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个层面。[3]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要形成合力,政府要提供制度保障,各主体要在合作育人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协同创新。

二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动力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属性,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注重校企协同。在辽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大增,推动民办高校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寻求校企协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性旅游人才。

1.旅游经济发展驱动。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提高,作用日益加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我国的旅游消费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旅游已经成为拉动内需、扩大生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随着居民可任意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带薪假期制度的完善与推广,加上传统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必将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旅游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推动校企必须协同进行人才培养,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辽宁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业已取得较大的发展。辽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亟需优秀的旅游人才,加快实现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

2.人才培养驱动。

辽宁旅游业的大发展,人才需求量大增,提高了民办高等院校的办学热情,旅游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没有给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带来明显提升。一方面,辽宁旅游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中寻找合适职位的难度有加大趋势。人才培养供需错位引发了高等教育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广泛思考。目前的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并未满足旅游业对优秀的旅游人才的迫切需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采用校企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育人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不仅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实践技能,而且能够增强对所从事职业的了解,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通过校企协同合作,民办高校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解决企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3.创新发展驱动。

民办高校是完全市场化的办学模式,创新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实现长久发展,必然主动改革,寻求发展。民办高校要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突出“创新”在办学理念中的重要位置,把“校企协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学校的优质资源,深度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共同体,主动为辽宁旅游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美誉度,实现民办高校的创新式发展。

三 辽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模式

协同创新类型多样,民办高校主要采用的是校企协同的模式,校企双方自发组织,操作简便。但是校企简单联合缺乏规范性和法律保障,政府、行业组织应该主动介入,积极引导,沟通协调各方利益,搭建合适的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图1),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促进民办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进一步扩展。

图1 校企协同平台

“高校—企业—政府”要形成科学的良性循环模型,建立由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协同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创新发展。民办高校办学机制优势明显,办学方式灵活,市场适应性强。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属性,要取得长久发展,为旅游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加强校企协同创新的力度。由于辽宁省民办高校的建校时间大都不长,学校文化底蕴较为浅薄,社会知名度不高,企业认可度较小。在寻求校企协同创新的路途上,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依靠政府的保障,与企业进行联合,优势互补,达到强强联合,共同育人,培养适合旅游经济发展的优秀应用型人才。旅游企业要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在课程设置、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民办高校支持。政府要发挥宏观作用,制定政策鼓励高校进行校企协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立规章制度对主动发挥作用的企业进行扶持,比如税收减免,鼓励企业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市场适应性较强,能够有效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集中优势师资,根据市场要求科学设置课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性强、能力突出的优秀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在具体的校企协同合作中,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强调以加强素质教育为依托,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创新地采用校企协同模式(图2)。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更应取得政府的支持,积极寻求与旅游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实现共同育人。民办高校拥有较为雄厚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教师队伍年轻化创新性强,为培养旅游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旅游企业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将人才需求信息反馈给高校,促进高校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民办高校和旅游企业在协同的过程中,进行项目合作、成果转化,联系更加紧密,提高协同育人的成效。

图2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模式

四辽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协同策略

在实施以“协同创新”为主题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深化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要主动发挥在校企协同过程中宏观调控的作用,制定民办高校进行校企协同合作创新的法律法规,给予企业经营政策支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才能更好地获取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的机会。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引导,给予经费保障,激发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规范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协调校企进行合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2.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职能。

高校担负着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培养人才的巨大责任,而要培养出优秀的旅游人才,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校企联合协同创新。首先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授课教师、举办讲座等多种方法,加强校企双方交流,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其次优化课程设置,依托市场需求导向,充分考虑到旅游企业的用人状况,科学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学时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考虑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利益诉求,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最后,要充分利用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助推企业获得长久发展。

3.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旅游者对旅游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对高素质、强技能、高水平的旅游人才求贤若渴,亟需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旅游人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推动企业有意愿进行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旅游企业应该转变用人、选人观念,担负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只为了“用”而“选”。旅游企业要建立与高校共同育人的观念,不但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要树立大局观念,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局限性,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层次依然较为浅显,基本处于表面红火、本质匮乏的局面,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更是缺乏。政府应该主动发挥作用,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的校企协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校企合作的开展,推进校企协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3]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University-enterprise Synergy Mechanism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for Private University in Liaoning

Gao Weiq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52,China)

Key words:private university;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synergy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