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摘 要:利用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变废为宝,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求异、求奇、求新的思维习惯,不仅使学生学会动脑、动手,还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巧妙利用资源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资源;变中求新;实践活动;创造能力;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73-02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经常用十指去触摸、制作、相互配合完成一些手工制作活动会强化刺激大脑的反应,自然会提高大脑的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从而使人更加聪慧,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充分感受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独特魅力。“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开启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多渠道筹集活动所需资源
我校学生们身在农村,身边有不少“美观入眼、质地又好、可再加工”的废旧材料,弃之可惜,但充分利用起来却能大放异彩。将这些物品加以改造,进行二次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废为宝的方法,满足学生探究创意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班级的“百宝箱”里就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一次性纸杯、纸碟、广告纸、挂历纸、包装盒、毛线、麻线、旧纽扣、易拉罐、碎布头以及各种树叶、羽毛、植物的种子等。这些材料都来自学生的自行收集。收集的材料多了,自然就会显得有些凌乱,于是我们又设立了“分类箱”,利用分类箱将众多的材料进行分类。家里没用的零食盒、饮料瓶,乃至小小的果冻壳、糖果纸都是学生们的“珍藏”,孩子们都会自觉把自己的“珍藏”带到学校,放在“百宝箱”里。
二、多角度开发求异求新思维
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也是激发学生想象的过程,很多作品的精彩之处并不是因为制作工艺,而是取决于选材的恰当,巧妙的利用材料的特征使作品和材料的配合相得益彰,而且这类作品也会极大地启发其他学生获得灵感,经常性的开展这类活动会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求异、求奇、求新的思维习惯,同时也会积极促进学生的成功愉悦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也是极为有利的。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让人连吃上三、五遍,也会索然无味,学生动手操作也是这样。在动手操作教学中,我们不妨来个小插曲,变变花样,运用一些新鲜有趣的思路来进行创作,如将树皮、植物果实、树叶、沙石等用胶水粘和到画面中组成风景或植物装饰画,用布头、毛线、铅笔屑等组合成人物画,用旧挂历、废报纸、塑料袋、棉花、光盘等剪贴成各种小动物,学生用植物的叶子、杯垫、纽扣、粗纹理的布等拓印出美丽的花纹,用硬纸板、瓦楞纸拼插制作的建筑物、家具等都会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还可以在鸡蛋壳、石头、包装纸盒等材料上彩绘、粘贴果壳、种子等,将作品像工艺品一样摆在桌前,别有情趣。我们还把具有乡土物口的物品进行创新,如对胶泥土进行造型设计,面对一杯泥土,孩子们抓、搓、拍、打、敲、捏、挖、揉、 染,插上联想的翅膀,赋予泥塑作品生命与情感。采摘来的蔬菜进行造型拼接设计,用秸秆编制成小花篮、拼贴做成装饰画,玉米皮编织成手工杯垫、碗垫等。通过动手,利用手上的材料灵活变通、发挥无限创意的思维,共同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给孩子们视觉上的冲击,美的享受,让他们发现原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也可以变得那样生动。
创造一件富有个性的作品,需要多角度考虑、组合想象、裁剪,制作成的新的视觉艺术形象,使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的无限乐趣,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他们的指尖上得到了实现。
三、跳出“围墙”形成创造技能
学生的兴致让我萌发了让他们在户外开展美术活动的想法。融入大自然,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感受自然环境中事物,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加入自己大胆的想象,形成全新的审美意象。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实践体验,一定会让孩子们真正达到有感而发,情真意切。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势。现代的孩子生活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充分享受工业化带给他们的便捷。但在极少有机会完成制作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份创造的乐趣,更失去了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
实践活动是创造的源泉,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引发人的思考。实践证明,人在专注手脑眼共同协调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思维是最活跃的,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为了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童年,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动脑,同时学会动手,培养创造技能。孩子们用创作的剪纸、染纸来装饰玻璃,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制作成美丽的彩灯,酸奶瓶镂空里面贴上彩纸做成吊坠,美化舞台;利用玻璃瓶装不同量的水做成音乐瓶,用牛皮纸、废纸桶做成小腰鼓表演小节目,用废旧布条、毛线作成的舞带、花环;用碎布块做成的手偶;用塑料袋拼接、组合表演服装秀;连献上的花都是塑料袋做成的。
学生用废弃物品,在原有的造型和色彩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还相互交流切磋,发挥才智、开拓思路,制作出一系列创造性的小作品。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其乐融融,真真切切品尝到创造之乐趣。孩子们的创作虽然很稚嫩,却创意巧妙,充满了童真童趣,用身边的材料,做身边的物品,大家一起变废为宝,去发现快乐,去创造快乐。
这次活动不禁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来选择一类废旧材料作成低碳作品,开展巧手活动,比如,废旧的瓶瓶罐罐、不可降解的电池、塑料袋……共同加入“低碳一族”的行列,环保意识会一点一滴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废旧材料与动手操作的整合,犹如一场绵绵春雨,待期过后,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在“变废为宝”活动中,学生将拥有一颗爱护地球、珍惜物品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一双能审美的眼睛,一个充满创意的脑袋!感受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的乐趣和价值,并逐渐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让孩子们在艺术王国里,用眼睛去发现,用双手去创造,驰骋想象,个性飞扬,无限创造……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