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童的常态与“传奇”

2016-01-07 05:55抱朴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孩童传奇常态

抱朴

近日,一则关于七岁童的信息由媒介(《今日早报》《西安晚报》《北京晨报》“新华网”“网易新闻”等等)传出,引起众人的关注。该信息说:

三口之家,爸爸出差了,只有妈妈和7岁儿子在家,但一早起来发现妈妈竟然晕倒在卫生间,怎么办?杭州7岁男孩小雷,有条不紊地打了三个电话:先给120打电话救妈妈,然后给爸爸打电话告知情况,最后打电话给老师为自己请假。

对此事,报道者点评道:不是每个7岁孩子都能这么有勇有谋;要让所有孩子都能“电话救母”,还得寄希望于安全教育的加强。对于启蒙和初学期的孩子,一份统一、理性、科学的安全教育显得多么重要!

诚哉斯言。这件事情可谓现实版《小鬼当家》。所不同的是没有了那些影视编导者刻意设计的惊险和热闹,展示出来的只是现实生活的严肃和温馨。

七岁孩童,他们已经背起书包进学校了。和幼儿园相比,学校对他们有更严格的课堂秩序要求,同时绝大部分学校都安排有课外作业,从此,天性爱玩的他们又少了一些无拘无束。在中国,在客观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逐渐分化成各种行为表现的群体。随着孩子对空间对环境的不断了解和熟悉,家里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孩子玩耍的要求,这时孩子就会把目光投向家庭以外的空间。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强烈,反抗意识日益明显。他们日益沉浸在与玩伴儿们的互动游戏之中,而对父母的心理依赖则逐渐减少了。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学校和家庭,还有社会相关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所有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七岁孩童现实生活中的常态。在这样的常态下,作为教育者(例如家长,例如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呢?著名作家废名在《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第十一章中曾这样写道:“莫须有先生每逢当着纯(即一个小男孩)急于有一件事占据胸中的时候,便故意耽误时间,同时莫须有先生且训练自己了,因为自己有时也急迫。教训小儿女,是试验自己最好的功课了,这是完全不能撒谎,本着不撒谎的报告,莫须有先生有时还很有错处,即是教自己的孩子不能同教学生一样从容,不免躁急了。”这是一个长者从事教育活动的心得。他告诉我们,在孩子面前,大人要放下身段,和孩子做朋友;对待他们一定要平等,要真诚;在给孩子施教的同时,也切实地训练自己。其实,这也就是“教学相长”。

心急的教师,心急的家长,还有许多心急的人们,一般喜欢拿“甘罗十二岁拜相”之类的传奇故事,作为激励幼童的材料,巴望着孩子“成龙”“成凤”,“出类拔萃”,“做人上人”……在应试教育仍然是强劲的社会舆情的现实中,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类的认识和观念也还在大行其道。脱离孩子的常态,只想出新出奇——这些是需要深入解决和改变的痼疾。

总之,“七岁童”,即处于接受正规学校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孩子,做他们的教育工作要注重常态,关注过程,遵从规律,讲求实效——这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进程中应有的原则。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孩童传奇常态
Do Softly Pray
智珠二则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逍遥传奇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童年之歌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可口可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