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6-01-07 20:01张建荣郭金妹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校企合作

张建荣+郭金妹

摘要:从推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角度探索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律,探索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特别是“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在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通过实践,取得了突出成绩。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融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129-02

2003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要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力求取得显著成效。师资队伍建设要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我国正在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适应市场未来发展。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电信系从“校企融合”角度出发,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确定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明确专业教师培养途径,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等,在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而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提高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思路如下:

1.归纳整理国内外对于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模式及趋势研究的相关成果,尤其是对我国高职课改实践中师资队伍保障方面存在问题所做反思的梳理,并采用比较研究法初步探讨我国“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题可资借鉴的相关研究框架和策略。

2.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现状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展开调查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摸清高职师资的基本现状(如来源、结构、职前培训、职后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参与课改的效果、职教能力、在企业或行业实践的经历、为企业、行业及社区提供的技术、科研服务程度等)和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具体激励、评价、导向措施。

3.从“校企融合”角度出发,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如:确定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明确青年教师培养途径,制订青年教师培养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措施和建设标准等。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在职业教育中,在教学设备、教育体制、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几个要素中教师是根本,其中关键是办学模式、教育体制,核心是教学和课程改革。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多管齐下,将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必须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当前教师职业能力较弱的队伍现状,针对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能力标准、能力的发展体系,我们制定了《教师教学与生产轮岗制》、《教学与生产竞赛常规制》、《青年教师职业能力达标制》、《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制》、《教师进修培训制》等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发展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

1.制定规划,出台激励制度。“双师型”教师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通过设立2项补贴(专任教师企业锻炼补贴、兼职教师补贴),推进“双师化”、“硕士化”工程,让“双师型”专任教师无论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课酬、进修学习等方面享有相对较高的待遇政策,以此保证“双师型”教师的稳定,与此同时,吸引大量优秀专业人才投身到高职教育,这样保障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另外,对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高职院校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

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我系引进了多名有企业背景的能工巧匠。来自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的比例达50%,形成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达50%。同时学校与相关合作企业通力合作,制定了相关措施保障了兼职教师的稳定。为了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实行了“听课制”,习得教学技能;推行“周末培训制”,提高理论水平;实施“定期教研制”,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研究。师傅“教师化”工程实践二年多来,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的教学技能明显提高,教育学、心理学应用效果明显提升,师傅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进一步充实,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强“双师型”教师考核。考核包括“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以及教学、学术、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考核结果,加入“双师型”教师档案,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

3.校企合作,引导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为了提高专任教师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组织专任教师深入工矿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先进的生产流程和新工艺,这是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4.努力加强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反过来促进专任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加强了校企合作,也使得专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添加更新的内容。endprint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育人,在培育合格毕业生的同时,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业务素质也得到提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共同开发职业岗位标准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开发职业岗位标准,可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为企业培养什么人。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学制、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培养规格及毕业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实施流程、人才培养实施规范、人才培养实施的条件与保障等内容。(2)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教学团队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了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概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实施、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教学评价等内容。(3)共同编写项目化教材。教材采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工作任务驱动,将专业理论贯穿于实践任务中。任务设计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同时考虑了可操作性。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

近几年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双轮岗制、双竞赛制、双达标制”4项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了“教师师傅化、师傅教师化”工程,我系建成了一支德技双馨、专兼结合、双师合一、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理念、思想与制度,采取了有效措施,建设了一支“德艺双馨、双师合一”的教师队伍。双师率达100%,青年教师均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张建荣等3位青年教师拥有技师(二级)职业资。江路明教授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主持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题的1项省级教改立项课题已结题,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6名,增聘与培养了兼职教师16名。建立了“高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已成功举办了两期培训班。

近几年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积极开展以赛促学等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多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技能竞赛电子制作赛一等奖25项,机器人竞赛一等奖6项,电子专题设计赛一等奖6项,江西省大学生手机软件设计赛一等奖6项。通过竞赛,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罗秋菊.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农业与技术,2008,(04).

[2]唐晓莲.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1,(20).

[3]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4).

[4]易兰华,移生.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02).

[5]左彩云,宋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策略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

[6]俞启定,和震,查吉德,王欢,徐文新,陈建录.深入理解规划纲要,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7]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李梦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N].湖北日报,2011.

[8]胡浩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校企合作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