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综合表达能力 复述课文 编写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17-02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上,我们却发现,相较于低、中年级而言,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没那么积极了,勇于开口说英语、用英语表达的学生也少了。通过对高年级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形成这种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年级英语教材的难度增大了,课后笔头练习增多了,检测难度也随之增强了。这使得有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不那么得心应手了,或者遇到了一些挫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也就减弱了。二是高年级学生心理有了一些变化。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低、中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发言时察觉不到自己出错,或者不那么怕出错,课堂的表现欲也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智的成熟,他们会越来越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怕出错,怕丢面子,故而会形成“会说而不说”的现象。不敢说或说不出,那么他们“写”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甚至会减弱。
那么,如何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让英语课堂“有声有色”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实践与思考。
一、增强互动,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直是英语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但是,趣味性不是指花拳绣腿,重形式、轻实效,不是随着一句“Game over”就结束的,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高度参与的自主学习。并且,英语课程标准主张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可见,仅仅让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是不行的,如何让学生把对活动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当中,并把学习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志趣,是我们设计教学任务活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生活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要,设计一些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让学生根据所给情境编对话,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调查表或回答问题,完成跟单元话题有关的任务活动等。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At a music lesson”時,笔者根据该课“音乐课”的背景,让孩子们用所学句子来教授歌曲《你和我》的高潮部分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也是当时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歌曲,而且这三句歌词难度不大,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首先,教师先唱,做示范。然后,四人小组活动,一人扮演教师,另三人扮演学生。当上“小老师”的学生用当堂课所学句型带领全班同学学唱这首歌,课堂气氛活跃。
(二)教学活动应凸显语言的交际功能
学习的过程就是文本、课堂、师生三者的公开对话,如何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大语言交流互动,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和语言生成,要求师生“共说”,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在英语课堂中,师生之间对话有时会出现机械式问答,或者明知故问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手段,把师生对话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例如,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同题异构的教学活动,是关于“Can you...?What can you do?”的句型课。同一个话题,不同内容的师生对话,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
第一节课上的师生对话是这样的:
T:Can you swim?
S:Yes,I can./ No,I cant.
T:What can you do?
S:I can...
这位老师一连问了五六名学生,都是同样的内容。
第二节课上的师生对话却是这样的:
T:Can you swim?
S1:No,I cant.
T:What can you do?
S1:I can play football.
T:Really?I cant play football.Can you teach me after class?
S1:Ok!
T:Thank you.And What can you do?
S2: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T:Oh!Its bad for your eyes.Dont play too much,ok?
S2:Ok.
很显然,第一节课的师生对话只不过是语言的简单堆砌,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交流;第二节课上的师生对话是真实的、生活化的、连贯流畅的,而且,这样的对话是有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是富有信息量传递的交流,具有信息的输出和输入的过程。在这样真实的话语情境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感知、体验、理解和运用语言。久而久之,学生才可以感悟到英语课本上深层次的内容,学会把英语思维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品味语言,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而言,如果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
我们可以把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就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而言,高年级学生接触到最多的课内阅读就是每个单元的A部分,而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孩子们拿到课本时多半会有畏难情绪,这是因为A部分图少了,篇幅却长多了,还分为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了总分总的方式教授A部分:设计各种阅读任务让学生先泛讀领悟文章大意,再精读理解文章的细节问题,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多种任务型活动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这样,学生可以较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并且合理地进行语言的输出活动。
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方法,而且在持之以恒地用正确的方法来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阅读活动是一个见性情、见灵思的审美活动,并且会品味出英语的语言美,会体会到英语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姿多彩、赋有感情的。
例如,笔者曾经执教过一节课外阅读课,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读了一篇英语小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母亲节快到了,鸭子先生帮助猫小姐排除万难采到鲜花送给猫妈妈的故事。当时,笔者给了学生故事的文本,却没有给出故事的名称。孩子们先是看动画回答问题了解故事大意,再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细节问题。同时,笔者还适时地穿插教学了新授单词和句型。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孩子们熟悉的,所以他们很快、很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含义。这时候,笔者再提出让学生给故事拟个标题。对此,孩子们踊跃发言,表达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最终,我们定下了 “A helpful friend”这个标题。然后,笔者让学生们就自己所理解的这个故事的寓意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并将鸭子先生的“helpful ”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热闹的、开心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得积极、主动,收获也是丰富的。
三、复述课文,提高描述篇章的能力
本文前面提到,从牛津小学英语5A起,教材难度增大,而且变化最大的是A部分的课文。因此,教师可以从5A的A部分教学开始带领学生尝试复述课文。A部分的正文都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学生在理解对话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以篇章的形式进行表述就可以完成对课文的复述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叙述能力,也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常见的复述方法有:根据关键词复述、根据课文大纲结构图复述、看图复述等。在教学“Seasons”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复述课文的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前提下,笔者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大纲结构图,再带领学生根据大纲复述课文。复述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根据大纲结构图复述课文。这种复述难度较低,适宜让中等生和后进生操练,从而让他们树立敢于开口的信心。二是将具体信息去掉,提高难度,让优等生不依赖教材能自己说一说课文的大意。部分有能力的中等生也可以通过“跳一跳”,基本能复述课文的大概意思。两个环节的复述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编写短文,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到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仅仅是指口头表达能力,也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可见,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试着编写小短文。当然,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书面练习的难度不可以过大,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看图写话,或根据所给关键词、所给话题写一篇小短文等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课外教材“A helpful friend”时,笔者设计了表演和续写故事的拓展练习:学生通过听说练习、朗读指导,充分理解课文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表演故事。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以三人小组为单位,先小组讨论,再续写故事。由于学生在写作文前有师生讨论等语言交流,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倾听他人的意见,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负担,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写作任务。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重在持之以恒,重在积累。为了孩子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