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梅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传承已有五千多年,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结晶,更是一笔无可估量的珍贵财富。然而随着全球文化的多样化,一些西方文化强势侵入,直接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很多优秀文化逐渐没落。传统文化是我国赖以发展的文化根基,更是兴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每个人的身上都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3-01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小学时期正是树立正确文化传统意识的最佳时期,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既丰富了小学语文题材的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孩子对于传统文化有着过早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沉淀中已经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也能够提升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一、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的弘扬也离不开语文,语文不仅仅代表着交际工具,更代表着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材中,不但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且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目前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材中所面临的现状
传统文化以古文的形式出现在了小学语文教材之中,其博大精深的理念,妨碍了它的渗透性,孩子在学习古文时缺少了一个鉴赏的过程,更有甚者断章取义,扭曲了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思想,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乐趣,缺少传统文化对孩子的熏陶,让孩子没有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字可传情,文能达意,不注重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深意,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漠视,阻碍了传统文化渗透的进度。孩子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老师也是按照大纲详解上面的标注朗读,造成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偏见,这更增加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课本的难度。
三、适当加强有关传统文化的课外阅读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往往能够让你比别人收获更多,教师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乐趣,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文能达意,字可传情,让他们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1.改进完善语文教材,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完善优化并改进小学语文教材,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要一点一滴的渗透进语文教材之中,在未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要做到浅显易懂。
2.鼓励孩子阅读承载有传统文化的有关书籍
传统文化犹如一汪清泉,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有着它们自己独特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些格言警句、民间谚语或者经典古诗词,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品味,也可以讲解一些传统文化中能够引起孩子内心共鸣的小故事。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古至今,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搬上小学生的课本之中,然而老师老套的教学模式,却让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索然乏味。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不单单要依靠老师,自己也可以身体力行的体验一下,比如说早已家喻户晓孔融让梨的故事,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也可以体验一番,将孔融让梨的情节再现,引起孩子的共鸣。
四、加强书法教学,提高传统文化地位
1.从识字、写字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从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认识,读书写字,虽然读书站在第一位,但写字也同样不可或缺,小学应该开展有关毛笔字的练习,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古人在用毛笔字的那种意境,鼓励学生积极练好毛笔字,这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体现。
2.从古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代表之一,拥有着最为独特的魅力,唐诗三百首也成为教育孩子的首选。
3.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的吸引学生阅读
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所独有的特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积攒的文化结晶。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在平时的生活中依旧能够接触到,例如我国的茶文化,就有着独特的魅力。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任重而道远,不但关系到祖国的下一代,更涉及到我国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然而传统文化要完全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的阻碍。上文中提出几点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建议,如此一来,方才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加顺利的渗透进小学生语文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小学教育,2013,(11).
[2]丁晓雪.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园,2015,(4).
[3]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