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5-12-29 09:59:4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6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郑锦红 陈跃萍 张清珠

作者单位:362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 研究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FMA、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障碍,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

脑卒中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脑卒中疾病逐渐年轻化,且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失语和偏瘫等严重症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压力。同时,突发疾病会给患者心理带来较大影响,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情绪,该种不良情绪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影响,并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1]。现对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展开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58~71岁(64.8±5.7)岁;20例为脑梗死,10例为脑出血;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59~72岁(65.1±6.1)岁;21例为脑梗死,9例为脑出血。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物理治疗、良肢位摆放、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被动活动关节和定时翻身等护理措施,同时,指引患者实施坐位训练、站立床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和步行训练等,加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2.2 观察组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急性期、恢复中期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措施,(1)急性期,患者发病1周到2周,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支持心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并为患者介绍疾病基础知识,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改善患者心理认知状况。(2)恢复中期,患者发病3周~4周,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况和肢体功能变化状况进行密切观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肢体功能变化,促使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信心。(3)恢复中期,患者发病4周~12周,护理人员给以患者相应激励,通过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稳定患者不良情绪,并给以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让患者对康复充满希望。

1.3 观察指标[2]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SAS评分进行评价,其分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SDS评分进行评价,其分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根据FMA量表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将其分为严重运动障碍(得分为50分)、明显运动障碍(得分为51~84分)、中度运动障碍(得分为85 ~95分)和轻度运动障碍(得分为96~99分);MBI评分活动等级分为5级,得分越高其独立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状况相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和护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状况相比(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和MBI评分变化状况相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和护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和MBI评分变化状况相比(分)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快、病程长和残疾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早期康复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残疾率,改善其预后。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局部区域血流量,加强侧支循环,促使病灶周围组织和健侧神经细胞功能代偿和重建等,改善患者预后。脑卒中急性期极易出现失语、偏瘫和各种认知障碍等,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破坏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影响康复效果。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指引其发泄内心不良情绪,进而调动患者主观积极性。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根据不同时间段患者具体心理状况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稳定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改善患者预后。脑卒中恢复早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和功能变化,并给以患者适量心理护理。在同患者交流沟通时,平视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尊重[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对脑卒中患者护理时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获得良好效果,显著稳定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央,高岚珍,叶建波.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2-103,105.

[2] 何喜春,杨冰霞.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6):666-667.

[3] 黄金莲,谭巧,周永生.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7109-7110.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Phases of Stroke Patients

ZHENG Jinhong CHEN Yueping ZHANG Qingzhu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ge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6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measures, observe the group stages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s. Results The patient care after SAS, SDS, FMA, MB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tages of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ental disorders, to promote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phases,Stroke patients,Rehabilitation 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6.172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6-0233-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73.74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探析康复护理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PCI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的康复护理分析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