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佩珊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产妇90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45)和参照组(n=45),观察组产妇采用盆底肌锻炼方法进行护理,参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尿潴留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参照组的84.44%(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预防和改善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的情况,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尿潴留;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8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8.047
通常情况下,产妇生产之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已经成为医学产科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之一,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产后尿潴留容易造成产妇膀胱肿胀难忍,较为严重的疼痛感,影响产妇的产后正常生活[1]。近年来,将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生产中,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2]。本次试验选取90例产妇,对其中45例产妇应用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产妇90例为试验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45)和参照组(n=45)。观察组的45例产妇中,年龄最大35岁,最小22岁,平均(28.5±1.3)岁;参照组的45例产妇中,年龄最大37岁,最小22岁,平均(29.5±1.5)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本次试验两组产妇及家属均知晓,并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的45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产妇,安排产妇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将检查数据详细准确记录。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沟通,向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机制、临床症状表现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和临床效果等,使产妇对产后尿潴留相关知识内容更加了解。在这一过程中,针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予以详细全面的解答,解除产妇的疑虑。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嘱咐产妇保持个人卫生,勤加更换内衣裤,同时嘱咐产妇每天定点清洗会阴部,并且保证水温不要太热或者太凉,这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3]。护理人员还可以辅助产妇排尿,主要是通过播放水流录音或者是播放音乐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辅助排尿方式能够对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作用,促进产妇顺利排尿,缓解膀胱肿胀疼痛的不适感。
1.2.2 观察组 观察组45例产妇的常规护理操作与参照组产妇相同,同时再加行盆底肌锻炼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安抚产妇的情绪,以免产妇出现过度紧张、害怕的心理,影响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人员帮助产妇处于正确体位接受护理,嘱咐产妇进行有节奏的吸气、呼气,并且在吸气的过程中进行肛门收缩,保证每次吸气过程中肛门收缩最少不低于3次,最多不能够超过5次,同时产妇无论心理还是心理都需要放轻松,没有压力的接受护理操作。盆底肌训练护理需要产妇掌握训练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具体的练习时间,护理人员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和产妇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初期护理人员嘱咐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30 min即可,随着产妇身体恢复逐渐好转,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增加锻炼的时间,以此达到预期的临床护理效果。
1.3 评价标准
(1)90例产妇经临床治疗后,产妇在生产之后最少6 h内或者最多8 h需要进行排尿,患者能够正常自行排尿,并且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尿量处于规定值范围内,即可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有效。(2)产妇接受临床治疗后,在6~8 h内不能够自行排尿,或者是通过医护人员辅助排尿,患者的尿量较少的情况下,即可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无效[4]。
护理满意度调查方法:采用医院自制的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本次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有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45/45),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5904,P<0.05)。
2.2 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95.56%,其中非常满意24例,满意12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2例;参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77.78%,其中非常满意16例,满意11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10例;可见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54,P<0.05)。
3 讨论
根据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对产妇的产后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较大影响。引起尿潴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产妇在生产之后容易留置导尿管,一般这类产妇以行剖宫产产妇为主,生产后,产妇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感与不适感,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一般护理人员多会为产妇应用镇痛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妇排尿负担。同时,留置管能够将产妇的尿液予以引流排除,影响产妇膀胱功能。其次,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宫缩乏力的情况,容易引起产妇盆神经麻痹,造成产妇膀胱处充血,最终引起产妇产后尿潴留[5]。第三,产妇在生产之后,会阴部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护理人员在鼓励产妇排尿过程中,疼痛感会为产妇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担心排尿会损坏自己的会阴部,很多产妇不愿意、害怕排尿,长时间容易引起产妇出现尿潴留的情况,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6]。最后,通常情况下,初产妇在经历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并且对生产过程相关内容了解的较少,生产前宫缩的疼痛感或者是分娩中产生的疼痛感,都容易造成产妇出现神经紧张、恐惧害怕的情况,严重的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导致产妇不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心理变化,影响产妇的睡眠质量,身体恢复较差最终引起产妇出现尿潴留[7]。
近年来,将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生产中,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讲解和指导,根据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和承受能力等,为产妇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在锻炼过程中增加产妇的子宫收缩频率,能够有效帮助产妇排尿,从根本上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概率[8]。
本次试验选取90例产妇,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的84.44%;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应用盆底肌锻炼护理方法能够增加产妇子宫收缩频率,有利于恢复产妇的盆底肌张力,辅助产妇排尿,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预防和改善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的情况,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入款.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探究及康复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115-116.
[2]郭毅.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26,28.
[3]廖文梅.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6):792-794.
[4]林小美.全子宫切除术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产妇性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4498-4500.
[5]邢岩.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研究[J].职业技术,2012,11(5):140.
[6]吴阿侠.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3,56(30):6335-6336.
[7]黄建桃.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3):513-516.
[8]王建英,滕淑萍,曾小娥,等.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970,1016.
(收稿日期: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