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
[摘要] 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HEIQ分值、HAMD分值、SQLS分值、抑郁发生率、住院时间、6个月复发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EIQ、HAMD、SQLS分值均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前者更优(P均<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抑郁发生率(50.00%)、复发率(5.00%)较对照组低(P均<0.05)。 结论 积极心理学理论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品质,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7-0142-03
精神分裂症是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患者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绝望等负面心理,幸福感普遍偏低,生活质量差,因此复发患者较多。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目标。因此积极主动的干预其心理是必要的,能协助患者宣泄、消除负面情绪,建立乐观精神,提升其主观辛福感,改善其生活质量。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干预研究热点之一,其目标是深度挖掘个体最佳功能,引导当事人建立积极的心态,拥有幸福快乐的心理体验,促成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其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最大程地提高主观幸福感[1,2]。因此,本研究将其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并与常规护理对比干预结果,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患者,按康复护理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n=60)。纳入标准[3]: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阴性症状量表>20分,阳性症状量表分值<10分,处于恢复期;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4]: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伴有智力障碍;伴运动功能障碍;患严重躯体病变;临床治疗不完整。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7~62岁,平均(50.20±7.23)岁;病程0.4~13年,平均(5.7±1.2)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2~63岁,平均(52.77±5.09)岁;病程0.6~15年,平均(5.9±1.5)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恢复期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安全隐患排除、常规心理干预等。观察组行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护理:全面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制订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预计划。邀请心理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加入护理人员培训中,协助护士熟练掌握积极心理学理论,熟练使用护理技术。干预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积极心理学干预的重要性、目的,充分调动家属和患者参与积极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部分患者安排在上午进行干预,另一部分为下午干预,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连续干预。①治疗1~2周期间,组织患者参与知识教育讲座,内容包括临床症状、病因、护理知识等,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病情,并建立康复信心。②第3~5周,通过组织患者参与阅读文章、合唱感恩歌曲、书写人生价值和责任相关的文章,使患者感恩生命,感恩亲人;组织唱歌比赛、文章比赛、下棋、音乐欣赏、球类运动等娱乐患者,转移其悲观情绪,并提高其交际能力[5]。③6~8周,组织患者看励志电影、书籍,使其重建希望,鼓励其通过合理方式宣泄情绪,缓解压力;通过组织演讲会、联谊会等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梦想,获得相互支持,协助其返回社会[6]。以上干预方法频次需视患者接受程度进行调整,避免过于频繁组织活动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EIQ量表[7]分值,以评估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包括自我肯定、辛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人际关系5个维度,分值越高则幸福进取度越高。对比干预前后HAMD量表[8],以评估抑郁情绪,分值≥15分判定为抑郁,记录抑郁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QLS量表[9],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症状/不良反应、动力/精力、心理/社会3个维度,总分以100分制计算,分值越低则生活质量越高。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EIQ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HEIQ中自我肯定、辛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人际关系得分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维度得分均明显较干预后的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QLS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SQLSL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症状/不良反应、动力/精力、心理/社会、总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均<0.05),提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优。见表2。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量表得分及抑郁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HAMD分值、抑郁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分值及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21.66,P=0.0000;χ2=4.58,P=0.0323),见表3。
2.4两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见表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科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各异,患者具有明显的情感、行为、思维、知觉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给自身、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该病迁延不愈,病程漫长,容易复发,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患者无法在社会中靠一己之力生存[10]。该病发生原因复杂,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患者人际关系、素质、性格等发生突变。大量研究表示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主要与患者心理创伤相关,患者容易产生恐慌、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幸福感低,这些不良情绪能直接对疗效产生负面影响[11]。且这些情绪在患者出院后增加了复发风险,患者受到身心折磨,因此采用有效方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建立乐观正确的心理迫在眉睫[1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的26.67%低,差异显著(P<0.05),提示积极心理学干预较常规护理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积极心理学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品质,提高适应能力为目的的新兴心理科学,其方向是促进人类和谐、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康复护理可分为四个大阶段[13]:①掌握患者精神状态,进行全面评估;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心理预计划;③加强护士能力培训;④有顺序的实施心理干预具体措施。通过以上阶段性计划,观察组护士能针对性进行各项干预手段,有效性得到提高,通过组织患者进行阅读、听音乐、合唱等缓解其负面情绪,观察组患者HAMD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刘世兴等[14]研究者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发现根据患者意愿增加话剧表演、合唱、音乐欣赏等集体娱乐活动能显著改善患者情绪,HAMD分较使用常规心理干预的对照组低(P均<0.05)。通过观看励志、感恩类型的电影,阅读相关文章等能激发其感恩心,以此为动力努力配合治疗,感恩亲人。通过动手书写文章,参与各种娱乐性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能有效提高患者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激发其回归社会的动力。观察组患者HEIQ量表中自我肯定、辛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人际关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恢复时期,患者需求不同,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康复护理顺序为认知疾病-学会感恩-激发康复动力,在各种活动中给予患者疾病及护理相关知识,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通过动手和人际关系活动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因此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1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发生率(50.00%)较对照组(65.00%)低(P<0.05)。
综上,积极心理学应用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抑郁发生风险及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瑜,鲜玉霞,李娜,等.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J]. 海南医学,2016, 27(2):342-344.
[2] 吴纯青.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237-238.
[3] 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等.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4] 曹韵佶,陆佳瑞. 多元化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12-14.
[5] 焦爱霞.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5,14(15):20-22.
[6] 高小丽. 聚焦解决模式在焦虑症住院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6,30(21):2687-2688.
[7] 刘晓红,张素梅,黄雨珍,等. 积极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151-152.
[8] 林峰.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2015,23(33):3366-3368.
[9] 王晓燕,黎雪梅.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影响[J]. 心理医生,2016,22(3):160-161.
[10] 金凤仙,赵建利.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11] 常超华,武振宁,贺鹏,等. 音乐强化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42-43.
[12] 李风雨,李新华. 探讨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63-264.
[13] 江艳霞,银华,夏淑慧,等. 积极心理学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6):791-793.
[14] 刘世兴,梁金梅,常超华,等. 音乐舞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2015,13(4):93-94,96.
[15] 韦卿. 五行音乐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26-28.
(收稿日期: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