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芹,杨再琼,陈 璇
丁爱芹/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贵州黔东556000);杨再琼/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贵州黔东556000);陈璇/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贵州黔东556000)。
2005年研究数据表明,贫困大学生占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约为240万,其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稳定。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为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郑桂科的UPI数据表明了贫困生的UPI潜在5项正性人格特质,揭示了贫困生积极进取、自信顽强的人格品质。周正红的CCSPS量表测量结果表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一样,个性直率活泼、合群随和等。
本研究把贫困生界定为家境贫困,生活条件较差,个人生活消费远低于本地区最低生活标准,无奢侈品,家庭无经济来源或者收入明显低于当地水平,享受本校助学金资助、低保或者获得助学贷款。
1.概念。Sheldon和King把积极心理学定义为对普通人力量和美德的科学。主张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对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而不仅仅关注人的消极层面。
2.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层面。在主观层面上,研究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包括幸福感与满足、快乐和充盈、希望和乐观等,主张人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对待未来。在个体层面,研究人的积极品质,主要包括爱的承受力、乐观、宽容、智慧和灵性等。在群体层面,研究积极的组织关系,主张建立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健康的家庭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
3.心理健康理念。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对人的心理现象作积极的解读,挖掘人的潜能。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理念突出以下特色。首先,实施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确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其次,激发学生自我实现、宽容、爱的能力等积极人格特征。
通过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贫困生开展为期一年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团体辅导、个别辅导,追踪研究其在提高个体在主观层面上的积极体验,培养在个体层面上的积极品质,建立群体层面上的积极关系的效果。
1.研究对象。在黔东南州凯里市两所高校,根据资助中心提供的贫困生名单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78人,通过个人访谈,结合个人意愿和平衡性别因素,最后确定男生20人,女生20人。分配到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0人。
2.研究工具。一是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国版。总体幸福量表GWB(General Well-Being)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包括33个项目,七个维度:对幸福感的评价、精力、抑郁或者愉快心境、对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国内段建华(1996)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为18项,六个维度:健康、精力、满足、心境、控制和焦虑。修订后的量表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为0.56-0.88,得分越高,幸福感越强。二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调查表》第二部分。该调查表是由李自维编制,同质性信度为0.987,分半信度为0.960;各因素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375-0.645之间。对大学生六个维度72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五级评分。问卷分“大学生积极品质重要性评价表”“大学生积极品质重要性自评表”。本研究只选用第二部分。三是实施方案。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学课程、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积极心理学课程共计20次,每次两个课时;团体辅导每次90分-120分钟,共12次;两次积极心理学课程,一次团体辅导,以团体辅导开始和结束。个别访谈的原则是在研究结束前每个学生至少有针对性的面谈2次以上,网络沟通6次以上。整个干预周期是1个学年。
1.幸福感干预效果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幸福感各维度及总分在前测数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实验干预前各组被试的幸福感水平不存在差异;实验组前测和后测在幸福感各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对健康的担心=。049,P精力=,。005,P对生活满意和兴趣=.000,P抑郁或愉快情绪=.048,P对情绪和行为控制=.013,P松弛紧张=.000,P幸福感总分=.000)说明干预是有效的。其中幸福感总分在P=.000<001水平显著,说明干预后学生的幸福感提升效果显著,对生活满意和兴趣、松弛紧张维度也在P<.001水平显著,说明学生学会了用积极的心态来重新解读问题,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增加;控制组的前后测、实验组前测和控制组的前后测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我们上述差异是因为积极心理学的干预的介入而产生而非时间等因素引起。
2.积极心理品质干预效果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及均分在前测数据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实验干预前各组被试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存在差别;实验组前、后测在心理品质各维度及均分除灵性与超越维度(p=.356,p>.05)外都存在显著差异(P智能与知识=。000,P正直与勇气=,。002,P人性与爱=.000,P正义与合作=.048,P自我管理与谦逊=.000,P心理品质均分=.001。),说明干预后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显著,灵性和超越维度干预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干预对这个维度的影响作用较小或者是见效慢,也可能是采用的方法效果不理想,这和国内李自维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控制组的前后测、实验组前测和控制组的前后测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另一角度侧证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来自于干预而非自然提升。
3.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分数的性别差异。幸福感各维度及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抑郁与愉快情绪除外(p=.029,p>.05)。可能是女生的情感比男生较外露,善于向人倾诉和寻求帮助等,因此她们的负性情绪比较容易得到缓解。贵州人的民族的歌舞和各种活动也是一直很好的宣泄渠道,而女生参与的更多一些。
表1 幸福感总分及各维度分数的性别差异(P)
4.积极心理品质均分及维度分数的性别差异。积极心理品质的自我管理与谦逊维度存在差异(p=.048,p>.05),这与以非民族地区非贫困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论不同。原因可能是中国有男尊女卑与谦虚的文化传统,女性相对男性来讲更内敛一点,自我约束能力更强。积极心理学品质他各维度及均分不存在差异,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
表2 积极心理品均分分及各维度分数的性别差异
[1]王彦,李廷黎,冯华润,唐晓艳 .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的纵向研究:适合度和努力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3(363):647-652.
[2]张小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3]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2009.
[4]韦敏.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5]金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辅导[J].科教导刊,2010(6):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