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12-23 11:40河北省任县大屯学区吴岳学校055150
学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长方体表面积解决问题

(河北省任县大屯学区吴岳学校055150)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郭振兴(河北省任县大屯学区吴岳学校055150)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深入,简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落实思维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是对我们教学的有效补充。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过程中思维可以得到锻炼,相应的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会反映到学习中来。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阐述关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若干想法。

关建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培养

一般理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初中或者是高中阶段开始。但是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渗透于一个人思维形成的各个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抓起。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尤其重要的。因此,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在做好知识传授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空间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表现心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多么得重要。而这两个东西又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表现自己的动力。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要耐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我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马老师在一年级数学“拔萝卜”的教学中,对计算36+23的思考过程提问时,有学生回答:“30+20=50,6+3=9,50+9=59.”后继续追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短暂的思考后,有学生回答:“6+3=9,30+20=50,9+50=59.”还有学生回答:“36+20=56,56+3=59.”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求异思考,这就是创造性思维。

二、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选择不用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常规的解题方法后,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离开常规思维的轨道,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行思维的变通。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度提示,帮助学生及时作出思维变通,产生解决问题新途径的设想,进而发现新的解题思路。

在我教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的题:求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cm)

大部分学生做了这样的解答:

(6×3+6×4+3×4)×2-2×2

=(18+24+12)×2-4

=54×2-4

=108-4

=104(cm2)

2×2×5=4×5=20(cm2)

104+20=124(cm2)

我继续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过了约一分钟,有学生给出了这样的解法:

(6×3+6×4+3×4)×2

=(18+24+12)×2

=54×2

=108(cm2)

108+2×2×4=108+16=124(cm2)

一些学生一脸茫然。我让给出答案的学生说明理由。学生给出的理由很简洁:小正方体上面的面等于它遮住大长方体的部分,因此,算表面积时只算四个面。也许他给出的解释还不够好,但学生明白了。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并不是不要集中思维。在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最简捷、最科学的方法与结果。所以,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综合发展。

三、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在学习完长方体表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底面周长是40厘米,高2米。若将这个长方体的高增加5厘米,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很多学生分别计算出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相减,从而计算出增加了的表面积。而有一个学生却说:“不需要这样麻烦,只需要用40×5就行了。”有的学生恍然大悟,有的学生却仍不明白。他进一步说明:“增加的仅仅是侧面积,把侧面展开,增加的部分是一个长4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这种思维方式的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思维的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是要放开学生的思维,在进行双基教育的同时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设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出富于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长方体表面积解决问题
积木的表面积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巧算最小表面积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巧求表面积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