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教育局065000)
太极拳取代中学生课间广播体操的可行性分析
刘满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教育局065000)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因此,全面增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倍受社会关注。而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整体水平却在降低。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太极拳和广播体操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
(二)问卷调查法
对廊坊市中学教师进行《在中学太极拳取代广播操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发放300份,其中回收问卷290份,回收率96.7%。
(三)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一)太极拳
1.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融于一体的至高境界,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2.太极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功效。首先,增强体质的同时对人的坚强持久的毅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等方面也有促进作用。其次,太极拳是一种有序的随意运动,运动量的大小可因人而异自由控制,并且练习时心要静、气要顺、排除杂念,集中思想到动作技术和方法上。这对青少年心血管及其他器官的发育和缓解心理压力、放松紧张情绪都有调节作用。再次,注重对形体的锻炼,青少年时代若不注意维持正确的身体锻炼,会出现许多身体发育的变形,如肩斜、驼背等。
(二)广播体操
1.广播体操的特点
我国广播体操发展历程已有50多年了,其中已编成人广播体操8套,少年广播体操5套,儿童广播体操7套,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3套。广播体操的开展对提高整个民族健康水平,增强国民体质,振奋国人精神风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普及面最广、推广人数最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之一。
2.广播体操的功效
广播体操是一种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场地就可以开展,通常跟随广播进行锻炼,也可以用口令指挥节奏。广播体操一般由8~10节动作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由屈举振、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组成。做完一套广播体操,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3.广播体操的弊端
做广播体操是青少年在学校的一项基本体育活动,也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一项成文规定,但我们几年才改动一次的一套广播体操,对学生的吸引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退,学生的广播体操质量存在着严重的下滑趋势。学校广播体操经过实践的检验逐渐暴露出众多弊端,主要有以下两点。
(1)运动的限制性过多
广播操套路和配备音乐相对固定,使学生缺乏兴趣。另外,学生活动的范围相对固定,学生排成队列队形在固定的位置上进行练习,随着广播操音乐节拍一遍遍重复地响起,哪怕是最好的流行歌曲,学生也厌倦了,失去了最初的兴趣,且同样的位置、队形,学生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也是情理之中的。
(2)组织方式单一
学校广播操的组织形式仅仅是教师让学生到操场集中,排成整齐的队形后,跟着广播的音乐完成固定的套路,而教师则在周围监督,其组织形式相对单一,不能够体现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广播体操具有一定科学性,但它的限制性和单一性也成了其发展的障碍。对于青少年来说,太极拳哲理博大精深,由于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以太极之理严格约束的练拳要求,对人体的健康及其有序化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太极拳是否能够取代广播体操调查
表1 廊坊市中学体育教师对太极拳是否取代广播体操情况调查表
由表1可见认为太极拳可以取代广播体操的人数最多,占37.93%,认为不能取代的最少,占25.86%,还有一部分人不确定。由此可见只要条件具备在中学用太极拳取代广播体操体育教师还是认可的。
2.用太极拳取代广播体操存在的问题调查
表2 在中学用太极拳取代广播体操存在问题调查表
由表2可见,在调查中,认为太极拳取代广播体操存在问题首先,主要是缺乏专业教师和学校不重视,其次,学生认知程度,最后,是资金和家长态度。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会做、会教广播体操,但是专业太极拳教师较少,造成教师的教成了困难,学校不重视也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意去教。中学生对于太极拳的认知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太极拳在中学的发展。太极拳教学只需要一片场地不需要购置专业器材,所以资金这方面主要是对教师的培训费用。家长是否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考虑学习太极拳对孩子成长是否有利。
1.各地市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对开始学习太极拳的年龄、性别等身体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所学太极拳的种类、个人的特点和练习太极拳对其影响的状况等,建起档案。根据综合情况,通过专家、教师及电脑分析研究后决定其努力的方向。
2.可以从全国师范院校、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及大中专学校的武术专业选拔教师或由全国中、小学校派一些年轻、有志献身武术事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武术专业培训等。
3.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发育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特征,从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出发。打破专业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路,让教材由浅入深,简明易学,富有浓郁的趣味性。在科学实验配合下,创编出适应中学生的特点的新套路。
4.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在讲座中适时地向学生以及家长传授一些简便、易练的健身养生保健方法。使学生把学到的健身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由家长督促他们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另外,学生和家长可定期把有关情况及问题反馈给体育教师,这样便形成一套循环的系统。
5.加大媒体的宣传,由知名人士录制适合中学生的太极拳教授音像资料,创编适合青少年的太极拳以及太极拳理论教材。
6.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太极拳在中小学中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太极拳作为新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集中表现,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体魄强健、身心健康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用太极拳替代广播体操是可行的。
[1]周之华等.24式太极拳运动强度与规律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7):42.
[2]徐明.温佐惠.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前后心肿功能的变化[J].成教体育学院学报.1997.23(3):79-82.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