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能力在学生智能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如今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加强思维训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广阔性、生动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进而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电教运用;作文教学;培养能力;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思维能力在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影响着、制约着智能,甚至决定着智能的发展,从而迁移成某种能力。思维过程是在感觉过程和知觉过程所提供的具体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电化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创设或再现情境,让学生去感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电教运用,激发联想,培养思维的生动力
思维的生动力是指在形象思维的时候,能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再现事物的情景,通过语言的中介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由于学生的阅历有限,虽然有了丰富的表象,也难于从自己百花筒般的生活中去挖掘丰富的写作题材,常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为解决“无米之炊”的苦恼,笔者运用电教媒体,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二、电教运用,丰富想象,培养思维的创造力
思维的创造力表现在思维过程中,大胆设想,展示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要重于知识,想象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小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作文训练的方法。假如教师还是按过去命题作文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想象作文的教学,无疑是要失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三、电教运用,指导观察,培养思维想象力
学生作文过程是从观察生活入手,思维要在观察训练中加以培养。作文的源泉是生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有意识的观察,提起笔来就会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或无从写起。因此,可以运用电教向学生展示五彩缤纷世界,以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思维素材,让他们在观察中既训练眼力又丰富表象。同时,也教给他们观察方法,使他们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如:教学描写一处景物时,笔者就以《校园的一角》为题让学生作文。笔者把校园的一角的景物制成一幅复合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首先,笔者告诉学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校园究竟“美丽”在哪里?有了目标后,学生就会详细观察,从中发现校园花坛的美丽。接着指导学生要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或由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即:先放映周围的环境,再覆盖外面的花草,然后逐渐盖到中间;或先中间后周围的顺序观察,即:从中间覆盖,依次到周围,这样有助于学生按要求顺序观察。最后,再要求学生观察要细致,应抓住每一种花的枝、叶、花朵颜色等特点,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学生在认真观察中得到了“景物鲜明的形象”,思维也就丰富了。此次作文,多数学生写出了内容丰富、生动的文章来,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四、电教运用,提供信息,培养思维的敏捷力
思维的敏捷力表现在思维的全过程中,分析迅速,判断及时,归纳灵敏,推理敏捷。在作文教学时,采用录像教学媒体,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录像可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声画并茂的信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效果。如:如教《称象》这一课,教师这样问:曹冲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接着,演示自制课件,荧屏上出现一只摇头甩鼻的大象,一大群人围着大象或站,或蹲,或坐,一脸愁容。大象说:“哎!我到底有多重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学生想出一系列的办法,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五、电教运用,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力
思维应该有广度,思维的网撒得开,在思考问题时就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去考虑,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学生的思维常有定势作用,限于某种已有的轨道。基于这一点,笔者在作文教学时,努力捕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维发散点,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思考,认识问题。例如:用《我的好朋友》为题的作文,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写班级中的小伙伴,审题、立意固然正确,但从选材的角度来考虑就显得太窄了。
总之,在作文教学之中,电教运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值得笔者们继续探索和研究,使其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简介:赖开温,男,1976年生,汉族,福建德化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智力开发培训。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