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赢在文言文上

2015-12-11 15:20:11李永平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学主体文言文

李永平

摘 要:中小学课本的文言作品,许多堪称精品,其中还有些不朽的作品,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永不褪色的亲情主题,隽永无穷的理性思索,无一不拨动人们内心的情弦,它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之源。教师应该及时地把这些经典引入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精神之旅从一起步就有一个高的起点。这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纵观目前文言文学习的现状,小学生怕读文言文,中学生怕翻译文言文,高中生面对文言文一片茫然,所以,文言文的教学宜早不宜迟。

关键词:文言文;激趣导入;教学主体

语言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三十年一个小转变,一百年一个大转变,随着这些转变,有许多优秀文化无法传承,就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现在的埃及人看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字,除了那些考古学家能看懂一些之外,其余人就只能空自叹息,但中华文化就不同,五千年的文化得以传承,是因为中国智慧的老祖宗发明了文言文这个工具。只要我们读得懂文言文,打开《尚书》《论语》,我们就可以和几千年前的圣者学习,神交古人,无怪乎于漪老师非常形象地称文言文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民族的地质层”。所以,学习文言文是提升我们道德和修养的必经之路。

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不但没有展示出其迷人的魅力,成为提升全民素质和修养的有力武器,反而让学生望而生畏,成了學习中的负担,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选好材

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远,学生读起来觉得很拗

口,难以理解,如果选材过高,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效果,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所学文言篇目应该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读的古诗词,再配上图画、注释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此爱上文言文。

二、巧教法

文言文教学的落脚点不应该放在逐字逐句的解读上,不应该放在教懂学懂几篇文章上,而应让学生通过初步接触就对文言文感到好奇,消除畏难情绪。逐字逐句的解读会肢解文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意蕴,等于是将经典古文拆解成一地鸡毛,学生也会先入为主,原来文言文学习就是这么一大堆面目可憎、完全没有用的“之乎者也”,等到进行“文”的理解与欣赏时,早已是樯橹之末,兴趣全无了。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是经典古文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及超然的智慧,完整的诵读更能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美感。

所以一堂文言课的设计很有讲究。

1.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学生整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的课堂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研究学生,抓住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开头,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有所期待,这样他们的注意力才能紧紧跟随课堂,使课堂的互动更和谐,整堂课的效率更佳。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觉得有以下方法可用:

(1)游戏导入法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游戏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利用游戏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中,突破文言文带来的困惑,化难为易。例如,在《掩耳盗铃》一文的导入中,我和孩子们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看谁会在不被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取走黑板前挂着的铃铛。首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到方法的同学可以走上前来取走铃铛,结果同学们都没有成功,我顺势让他们总结不成功的原因,得出铃铛会发声,别人就会听见,我乘机引导,那捂住耳朵就可以了,对吧,孩子们点点头。于是,我有模有样地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取铃铛,引来他们哄堂大笑,他们说,他们的耳朵没捂住,自然而然地,我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在激动的心情中顺利完成今天学习的内容。

(2)谜语导入法

谜语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故事讲述法

好奇、好胜、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不是一件易事,而以风趣、生动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演绎一个动人的情节,可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

欲望。

2.以读带解的教学主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应该在这篇短文中学会什么,不妨降低教学难度,先让学生会读。教师可范读、带读,对学生不理解的,可用多种方法铺设,打通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通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配乐深情范读,多种形式的吟诵,让学生身处在浓浓的古味里,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去摄取文言文中的养分,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3.课堂后期巧激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不可能整堂课都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当他们的课堂学生出现惰性的时候,教师要恰当地改变教学模式,更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可采用竞赛机制。例如可以进行课堂知识大比拼,可以是一对一,可以是一对多,可以是抢答,可以是必答,这既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巩固。

“教无定法”,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你滔滔不绝地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易简不宜难,但绝对不是说与其教的简单还不如不教,不重视它,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让孩子们赢在文言文上。

参考文献:

蔡礼旭.承传千年不变的家道[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09.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教学主体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数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10:28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47:40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8:05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考试周刊(2016年57期)2016-08-23 08:15:10
放手教学,让孩子自由飞翔
考试周刊(2016年20期)2016-04-14 00:31:26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