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国
【摘 要】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厌学,作为中职学校应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德育工作,实行全员德育、全面德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德育
中职教育作为技能型劳动者的培养基地,培养的学生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职业中专学生德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工作
所面临的问题
1.厌学风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职60%-8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特别表现在对文化课的学习上。
2.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前途感到渺茫,认为只有通过普高升大学才是出路,读不读职高,都是外出打工,因而在校无所事事,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3.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其表现为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消极、自卑、沮丧、焦虑及反感等心理障碍。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职业教育被社会认可的程度低。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国家现在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五千年来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目前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歧视,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还并不高,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普遍被认为是“二流教育”,很多家长公开反对子女报考中职,初中毕业生总是在读普高无望的情况下选择职业中专。
2.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不协调。社会、家庭、学校是构成教育的三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因素。农村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也在日益增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关心不够,与学校沟通非常少,家长缺乏对子女的关爱,作为对子女的补偿,就在经济方面开绿灯,助长了学生享受之风,在教育目的和方式上很难与学校保持一致。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新的“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使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学校方面部分教师重技能、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对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基本素质要求的教育。
3.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及观念与学生思想变化不相适应,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一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观念相对于现在学生思想变化表现出滞后性,学校德育管理者往往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不敢为天下先,打着“开放式”教育的旗号,实行“封闭式”管理;二是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条条框框太多,重管轻导,重教育的结果,缺乏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分析。部分班主任老师认为学生素质差,思想工作很不细致,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学生违纪,动不动就是训斥,甚至是讽刺、挖苦,为了自己管理上的方便,劝学生退学。三是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不合,理论要求过高,而教学没有很好地针对学情,导致学生听不懂;而实习操作相对太少,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选择退学。
三、当前中职德育工作的思路
1. 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中职应以“德育为先,技能为本”作为发展的目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实施其他教育的基础。因此,中职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要建立强有力的德育制约机制,要本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制订学校德育工作总的目标和实施计划,一月选择一个德育主题,制订好落实德育主题的办法与措施,督促检查各班落实德育主题的过程,评估落实各班德育主题的效果。德育处每月对德育主题都要作一次小结,使德育主题月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通过德育主
题月活动培养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意识。
2.落实德育工作的统一性,使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正面教育。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邀请在外创业的校友返回母校谈自己的创业经历,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二是建立学校—家庭教育的网络,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宣传学校办学的新理念、新举措,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各自的教育方式,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形成社会的教育合力。
3.寓德于教,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课堂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德育工作不单纯是学校领导、班主任的工作,全体教师都应成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各种教材内容都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教师应适当地通过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顽强的进取精神,良好的个性品质,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同时,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准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从而创造更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和谐环境。
4.改变德育工作的观念,改善德育工作的方法。现在读中职的学生,绝大多数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要差一点,他们有违纪事件发生,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决定了中职比普高承担更多,承受更多。我们绝不能按照普高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中职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差”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管”字上。如果我们认为这些学生都是三类苗、四类苗,是“朽木不可雕也”,那我们的德育工作肯定做不好。动不动就劝退,那是一种对教育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违纪了,这次教育好了,可能下次还要犯,这个时候我们要看他反复的周期是否延长了,如果延长了,说明他在改正,在进步。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成效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德育工作者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有一种更加愉悦的心情去做德育工作。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关注学生,让这些在初中就基本上被遗忘,坐在教室后面,听到的可能除了批评还是批评的学生,不能再有那种不公正的待遇了。
5.加强养成教育,重视学生德育品质“外化”到“内化”的转变过程。所谓“内化”,就是个体把一定的思想道德纳入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中,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外化”,就是在道德信念的驱使下合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养成教育表现出待人礼貌,讲文明,守公德,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积极进取,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班团活动这一德育教育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日常合理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即外化),逐步强化学生德育的“内化”,学校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的养成习惯外,还要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建设好校园文化,优化德育教育的组合,达到净化、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性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生态平衡等。
6.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德育工作的补充。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必备的自我调控能力,坚韧的受挫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发展智力、提高技能提供了保障,也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铺开平坦的道路。农村学生中不少人从幼儿园到高中,只有春节才能见上父母的面,缺乏父母之爱,隔代教育形成了骄纵、脆弱、自私、压抑、过分自我等不良性格。德育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心理疏导法。要侧重培养学生愉快平稳的主导心境,减少无谓的烦恼,培养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侧重于帮助学生合理地宣泄感情,如学会向人倾诉,开诚布公地与闹矛盾的对方交换意见,消除误会,也可通过文体活动消除心中的郁闷;要侧重用暗示的方法培养和转化学生的态度,教师可采用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暗示信息。同时,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学生意见箱等,使学生形成平和的心理,逐步适应所处的环境,预防多种异常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补充。
中职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要整合德育工作各方面的力量,面向全体学生,与时俱进,切实把社会、家庭教育联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这个主阵地上来,把德育工作在课内外、校内外渗透开来,以达到全民思想品德素质的共同、协调、发展和提高,更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达到“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合格技术工人”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