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5-11-28 23:54蒋丽琴
甘肃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个别辅导家园共育心理健康教育

蒋丽琴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个别辅导;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35—0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在开展日常活动中全面渗透

1. 心理健康的目标和任务要纳入各项活动的目标体系中。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活动目标,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保持和提高幼儿学习的持久兴趣、热情,特别是幼儿情绪、态度和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如,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种子”,用猜种子、找种子、说种子、制作种子标本等形式,可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2. 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中。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多引导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满足幼儿各自的心理需要。在开展活动时,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多进行操作体验,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幼儿的能力及自信心。在评价活动时,以激励幼儿为出发点,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做的努力,关注幼儿的进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在开展专项活动中有效提升

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幼儿主体性活动的方式,丰富幼儿必要的一般心理健康知识,调节和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活动。例如,中班可开展“有趣的表情”、“我生气”、“我高兴”、“他怎么了”等内容的情绪认识系列活动。幼儿通过看图、讨论、表演、交流、猜测等方式,了解情绪的不同表现和作用,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这些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在适宜的环境中给予幼儿感染和熏陶

1.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首先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其次是创设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再次是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2.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师幼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首先,教师应先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蹲下身来和他们讲话,倾听他们诉说苦恼,与他们分享快乐,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使之没有压抑,有话敢说敢讲,遇事敢想敢做。其次,教师要处处给幼儿树立典范。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引导幼儿天天生活在一个欢乐的群体之中。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注意自己角色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处处给幼儿提供积极的影响。再次,要善于察言观色,体察幼儿的一举一动,使幼儿产生安全感、愉悦感。

四、在个别辅导中关注少数幼儿

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等原因,导致了少数幼儿产生心理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幼儿,教师要给他们特殊的关爱和适当的关注。对一些有多动、任性、自卑、焦虑、攻击等行为的幼儿采取个案研究。为每个幼儿建立档案,观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追求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研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与家长一起,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及时进行反馈调整。例如,对过分内向的幼儿,教师要主动和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家园共育的措施,如建议父母主动和孩子接触、交谈,帮助他们找伙伴,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游戏;还要建议父母多和孩子嬉戏、玩耍,创设愉快的家庭环境,带孩子走出家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或带小伙伴做客,等等。

五、在家园协作中增强教育合力

幼儿多数时间在家中度过,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孩子树典范,教师应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孩子。

幼儿园和家庭应经常保持联系,相互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情况,相互交流彼此的认识和见解;教师应帮助每个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家长掌握疏导孩子心理障碍的技巧,支持和配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家园教育一致。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个别辅导家园共育心理健康教育
高效组织绘本教学的几点心得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