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芸
【摘 要】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作为我们的母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语文教学却存在着课堂枯燥无味,催人昏昏欲睡,或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学的被动境地。怎样教好语文课?本文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通过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 引领孩子多读有意义的书,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等角度论述教好语文课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变学生厌学乃至弃学的境况,首先得让他们对这门学科有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要改变的首先是教学方式。
一、让孩子去充分“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教师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请孩子们自己思考,孩子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有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地说明“喝”的口字旁的来历;“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让我们明白:该放手时就放手,或许他会知道得更多!
二、引领孩子去多读有意义的书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诸如《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均可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还可设立“图书角”,更加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延伸语文课堂,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认识到人生处处是学问。在生活中易识字,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等,到处都可成为孩子们识字的地方。结合《外面的世界》一课,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达到“寓教于乐,乐而不嬉”的目的。
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通常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示。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使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体会到下雪时的高兴心情,理解了小画家们的“作品”,很容易突破重点和难点。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谱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感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不要一味地唱独角戏,将学生视为课堂上的听众或巨大的存储容器;而要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恰当创设教学情境,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