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摘 要】学生在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学习时,由于学生的个体的差异,实施的方法不同,仪器的误差等因素,会导致学生探究的过程,实验结果距教师预设的内容有差异。此时,教师如何面对,这是个现实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的容错,恰当的引导,将使课堂效率提高,效果更佳。
【关键词】实验探究;课堂教学;容错;引导
一、概念界定
实验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的身份,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容错,原本是计算机术语,指在故障存在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不失效,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的特性②。在本文中,容错是指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方案、操作、数据等方面的偏差或错误时,教师基于课堂管理和整体安排的需要,使课堂教学、学生探究活动继续进行的行为。容错不是无限制,而是有原则的。
引导本意是引领、指导的意思。这里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和纠正指导的行为。
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这时,学生的活动可能会存在偏差或错误,此时教师选择“视而不见”还是“横加干预”,是“放鸭子”还是大搞“一言堂”,这是横亘在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在具体问题面前,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这其中的尺度是最难把握的事。尺度难把握,是因为缺少原则或原则不清所致,因而本文就调控所需的一些基本原则加以讨论,以便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能更有效的进行的课堂管理。
二、“容错”的建议
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遇到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常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如何做呢?选择“视而不见”,学生可能会形成错误认识,还会因走了弯路而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若马上纠正,又可能打断学生刚形成的一点探究热情,更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考,如何做才好呢?下文以39中学学情为参照基准来讨论。
1.留下问题,为评估环节提供素材
通常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若因仪器问题或操作问题,教师可选择“视而不见”,即“容错”,留下问题在评估环节加以利用。在“大一统”的实验过程中是很难发现问题的,许多老师对实验探究的评估环节感到头痛,因为没有问题可分析,最后变成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演戏一般的完成这个环节。沟通中发现,对这样情形学生很不理解,“本来我做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去想不好!”对此,老师也无奈。这不是真的评估,自然很难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方法或规律,第一印象很重要,这就要慎重选择处理方式。笔者认为,第一次建立的概念以对为好,当然后来再找机会补救也是常用方法,如让学生重做或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若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因仪器或操作导致的问题,则可以选择“容错”。
在研究滑轮组的拉力大小与承担重物绳的段数关系的实验中,有一个小组出现了拉力大于物重的情况,这与 “使用滑轮组省力”的猜想不符。此时,教师是中断该组学生实验,更换仪器呢,还是选择“容错”呢?笔者观察到该组学生的方案与操作均为正确的前提下,选择了“容错”,让学生的实验继续下去,使全班学生能沉浸在对物理世界的探索中。在评估环节中,该组学生(后称问题组)主动展示了本组不合常规的数据,引发了全班同学对这一现象的大讨论。
学生甲问:“请问是按示意图组装的吗?”(学生甲为了排除定滑轮这种组装方式)
学生乙问:“请问读数正确吗?”
在获得问题组的“组装和读数均无误”的回答后,学生乙追问:是不是滑轮与轴的摩擦力太大?
学生乙取下自己组的滑轮与问题组的滑轮进行比较。几名学生用手转动滑轮,感受到摩擦力不同。学生乙与问题组成员共同宣布:“问题解决了,是摩擦力作祟”。
“是不是弹簧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过大?”当教师正要点评时,学生丙站了起来,提出了新的可能。该生已经能想到拉力角度的影响,这是互成角度力的分解问题。在前面讲二力平衡时,曾简单介绍过,看来这个知识进入了学生丙的头脑中,并尝试用来解释问题组出现的现象。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旁倾听,并未插言。由于是学生本身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更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研究兴趣更浓,这不正是探究教学的本意吗?
留下问题,为评估留下素材,套用围棋中的术语,叫留有余味。试想,如果教师不论什么情况都立刻插手进行指导纠正,那怎能获得这样好的引发学生思考和大讨论的机会呢!
2.适当暴露学生的错误或可更好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控制变量的思想贯穿着初中物理实验的始终,然而初二学生对这种认识还很淡漠,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和实验操作中常忘记控制变量而出错,而且在指导之后也不见提高。这个时候,是选择让课堂顺畅进行的“容错”还是中断课堂并加以“引导”, 笔者的做法是依据学情及教育目来做决定。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有什么关系的实验中,有学生只是将U型管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体中就开始读数,于是出现了压强计示数在浓盐水中比在酒精中小的现象,这是不正确的。此时教师见控制变量思想并未进入到该学生心中,学生未养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因该生心理素质较好,遂决定采用“容错”的方式,在评估环节暴露其錯误,加深他对“控制变量”的正确认识。在完成了实验探究后,展示了该生实验过程。同学们指出了他在实验中的问题——没有控制液体深度这个变量,该生面红耳赤,并表示接受其它同学的建议。课后,教师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指出发现错误,认识到错误,是进步的开始,是收获,该生认同。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留心这名学生对控制变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指导,一段时间后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暴露错误,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慎用!学生出错,不能不管不问,而应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对待。
三、适当引导,为更好的探究辅平道路
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若选择了“容错”、“留错”,则不必马上引导。除此,教师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解决学生错误认识,避免留下“后遗症”。及时解决错误操作、错误方案、解决仪器故障,也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实验中,由于导线接触不良,某小组记录三个电流数据不相等,且依次从大到小排列,这一规律恰巧与该生的猜想相同。教师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因仪器问题而留下错误认识,教师及时给学生以引导,引导的方法是:第一、提醒学生连接导线时,要尽量增大接触面积;第二、帮助学生更换掉导线夹生锈的导线;第三、建议学生增加实验次数。
通过教师及时的参与指导,该组学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验次数,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都很理想,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学生验证出其猜想中的错误,充分理解了多次实验可以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的道理,并重新建构图式,完成了顺应的过程。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中,某学生在拉弹簧测力计时,用力方向未与木板平行,形成了一定的夹角,此时测得的力已不等于滑动摩擦力。虽然所得数据不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但是若置之不理,学生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这将对未来的实验加试带来负面影响,因而教师及时指出其操作上的错误,帮助其矫正,通过及时的引导,排除了一颗隐形炸弹。这种及时引导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习惯。
总之,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是“千姿百态”的;正因为是“层出不穷”、“千姿百态”,这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留遗憾,该放手就放手,此时无声胜有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注释:
①周新桂,费利益自《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2010年.
②引自《百度知道》.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