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廖小菲 晏维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常常把经济效益的发展建立在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和自然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国家环保部颁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公布的14个重污染行业,制造业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作为我国的工业主体一直飞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经济主导部门。然而,伴随着经济绩效的突飞猛进,制造业也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否有效地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每个企业在实现最大利益的前提下都必须关注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和效用的评价[1]。因此,环境绩效作为评价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成果和效用的重要工具,关于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现有文献多集中于研究环境绩效的涵义及其评价,对于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从外部因素的角度进行研究,而鲜有从公司治理角度专门研究其对环境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企业经营者接受所有者的委托,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他们在“经济人”逐利本质的驱使下,对于是否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实施环境保护措施,管理层、董事会及股东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会持有不同的态度,加上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可能会做出降低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决策。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司治理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实证检验公司治理对样本公司环境绩效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为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各利益相关者权利与责任的分配,其中主要是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因此,依据公司治理的内容,并结合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公司治理的以下五个方面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独立董事比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监事会规模。
(1)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董事会制度是在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作为董事会的组成成员,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中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因此,独立董事能站在股东、债权人和职工、社会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考虑全局的建议,对管理层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管理层对于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决策,使公司自觉、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水平。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2)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经理层与董事会的脱离,加大了股东对企业施加控制的难度,造成了公司内部治理的矛盾升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效的高管激励政策能使得其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高级管理人员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紧地被绑在了一起,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成为了高管们追求的目标,然而,企业如果要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就必须付出巨大的绿色成本费用,进而减少企业的财务利润,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高管层会选择减少企业环境保护的费用支出,进而造成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下降。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3)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国有企业是一种同时拥有非经济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特殊的企业组织。一般认为,国有上市公司能够得到相对较多的国家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也承担更多的履约责任,受到来自政府、公众和媒体的监督较多。作为国家环境政策的有效落实者和带头人,国有上市公司有可能实施更多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体现我国政府环境政策的执行力度并展示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假设3: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第一大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反映了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在股权结构分散的状况下,股东为获取个人预期的红利或资本利得,具有监督管理层的经营行为,防止管理者出现因谋取个人私利而损害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但是中小股东对管理层的经营行为,包括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的监督动力严重不足。因此,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公司大股东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履行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促进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提高。
假设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5)监事会规模与企业环境绩效。由于公司股东分散,专业知识和能力差别很大,为了防止董事会、经理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就需要在股东大会的领导下,与董事会并列设置监事会,独立地行使对董事会、总经理、高级职员及整个公司管理的监督权[5]。此外,为保证监事会和监事的独立性,监事不得兼任董事和经理。因此,监事会能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调查和审查公司的业务状况、财务情况,包括公司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当中支出的绿色成本费用,并向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提供报告,对公司各级干部的行为实行监督,对公司的计划、决策及其实施进行监督等,有利于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假设5:监事会规模与企业环境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2011年为研究期间,并依据以下原则对样本企业进行筛选:(1)由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大盘股居多,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中小盘股居多,因此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2)根据国家环保部颁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公布的14个重污染行业,并依据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外资引进和工业污染状况的数据,遵循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行业的分类标准,从中筛选出制造业企业作为基本研究对象。(3)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选取了正常经营状况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了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即ST、PT公司。(4)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水平还不高,并不是所有的公司资料都齐全,因此我们剔除了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经过剔除,最终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110家制造业公司作为样本企业。本文研究的样本企业的公司治理数据以及其他财务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与企业环境绩效有关的信息来源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认证中心、国家环保总局及地方环保总局网站和样本企业网站。本文应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9.0。
(二)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1)因变量。本文通过设计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环境绩效评价指数两个步骤来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量化,最后得到的企业环境绩效总分数即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数,作为模型的因变量。
第一,设计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环境绩效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具体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财务角度来讲的,即企业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第二个方面是站在环境质量角度来讲的,即企业的主观努力对生态环境的造成的影响。第三个方面是从企业环境保护的持续性发展来讲的,考察的是企业是否制定了长期计划来保持企业环境保护的力度。首先,依据企业环境绩效的涵义我们把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环保投入财务评价指标、企业环境管理质量指标、企业先进性评价指标3个一级指标。其次,根据国际化标准组织(ISO)颁布的《环境管理表现评价指南》,结合制造业的特点,剔除掉不符合其特点的指标,选出14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计算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数。设计测量环境绩效的四级量表,对14个二级指标进行评分,评分级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计为4分、3分、2分、1分。用层次分析法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权重分配。计算各一级指标的总分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EP1是指环保投入财务评价指标得分;EP11、EP12、EP13、EP14是指环保投入财务评价指标下四个二级指标的得分;W11、W12、W13、W14是指各二级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其中:EP2是指企业环境管理质量指标得分;EP21、EP22、EP23、EP24、EP25、EP26、EP27是指企业环境管理质量指标下七个二级指标的得分;W21、W22、W23、W24、W25、W26、W27是指各二级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其中:EP3是指企业先进性评价指标得分;EP31、EP32、EP33是指企业先进性评价指标下三个二级指标的得分;W31、W32、W33是指各二级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计算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总分数,具体计算公式为:EP=EP1×W1+EP2×W2+EP3×W3
其中:EP是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总分数;EP1是环保投入财务评价指标得分;EP2是企业环境管理质量指标得分;EP3是企业先进性评价指标得分;W1、W2、W3分别是指各一级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2)自变量。自变量定义见表2。
表2 自变量说明
(三)模型建立 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公司治理与环境绩效的关系,依据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EP=b0+b1×ID+b2×MO+b3×SS+b4×FS+b5×BS+e
其中:b0是回归常数;bk(k=1,2,3……n)是回归参数;e是随机误差;EP(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为环境绩效;ID(independent director)为 独 立 董 事 比 例;MO(managerial ownership)为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SS(state-owned shares)为国有股比例;FS(first big shareholder)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S(board of supervisors)为监事会规模。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环境绩效的均值为1.88分,没有达到合格水平要求的2分,最小值为0.78分,为不合格分数,即使是最大值2.51分,与满分4分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说明样本企业环境绩效总体水平不高,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生产模式,企业基于财务利润的考虑,常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绩效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从独立董事比例的均值来看,出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的强制性要求,绝大多数样本企业在形式上已经达到了独立董事比例1/3的要求,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独立董事的比例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来说,在本文选取的制造业样本上市公司当中,不管是国有控股还是非国有控股,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是非常小的,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开始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这是因为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开始的比较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国有股比例最大值达到0.42,最小值为0,相差较为悬殊,主要原因在于行业性质的不同。关于国家安全的行业国有股比例一般较高,例如制造业当中的石油行业国有股比例较大。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轻工业一般属于非国有企业,例如制造业当中的食品、饮料行业国有股比例一般较小。样本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小值达到0.08,最大值达到0.67,两者相差悬殊,主要原因在于制造业中金属、石油和化学等行业属于垄断性的行业,国家的持股比例很高,相应的股权集中度就会高,而其他国有股比例较低或者非国有企业相对而言,股权集中度会比较低,但是就总体样本企业来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基本上维持在0.38左右,说明制造业企业资本结构比较稳定。样本企业监事会规模全都达到我国公司法要求的3人以上,但规模基本上维持在公司法要求的最低限额上,监事会的作用多流于形式。
表3 制造业样本企业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回归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总的来说,整个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为0.01,说明公司治理对于环境绩效的影响水平是显著的,两者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具体地说,独立董事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29,且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在0.01的水平下显著,是五个公司治理因素当中对环境绩效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说明独立董事比例越大,企业的决策越客观,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就会提高,企业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环境治理行为,提升企业环境绩效,与本文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假设1得到验证。高管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53,且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在0.1的水平下显著,显著性水平较低于独立董事因素,对于环境绩效水平的影响较独立董事因素小,在公司治理的五个因素当中影响程度处于中等地位,说明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增强他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从而忽视环境保护工作,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与本文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假设2得到验证。国有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013,且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在0.1的水平下显著,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因素的影响程度差不多,说明国有股比例越大,企业环境绩效的水平就越高,在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维护社会形象的诉求之下,国有企业较之于非国有企业,会更加积极地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树立模范形象,进而企业的环境绩效也就相对较高,与本文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假设3得到验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环境绩效影响较大,回归系数为0.011,说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环境绩效水平成正相关关系,但是两者的显著性水平为0.711,在公司治理五个因素当中是显著性水平最低的,说明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与本文的理论预测不一致,假设4没有得到验证。监事会的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029,且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在0.1的水平下显著,显著性水平较高,仅次于独立董事因素,说明监事会的规模越大,监事会对于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日常经济活动和社会责任履行的监督力度就会越大,迫于监事会的压力,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在追求企业经济绩效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就会越强,与本文的理论预测是一致的,假设5得到验证。
表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本文以2007-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与环境绩效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总体水平较低;独立董事比例、国有股比例、监事会规模与环境绩效成显著正相关,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环境绩效成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环境绩效成正相关,但不显著。依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由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是技术粗放型企业,是环境垃圾的主要制造者,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更是无视环境的保护,因此独立董事强有力的监督将会使企业管理层不得不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环境绩效水平。首先,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人数比例应该占董事会总人数比例的三分之一或者以上,其次,要严格考核独立董事的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以保证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二,合理制定制造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政策。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出台,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激励政策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逐步流行起来并对企业绩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虽然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企业环境绩效成负相关关系,但是考虑到高管持股对于企业经济绩效的巨大推动力,不能单纯地降低其持股比例来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应该结合其他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因素,综合考虑如何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将高管持股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中,以达到所有者、经营者、社会大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均衡。第三,强化制造业中国有企业的先锋作用。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国有企业所占比例非常的小,正是因为此原因,国有企业的先锋带头作用在制造业中显得更加的重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使得社会责任的承担成为了可能。国务院国资委就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就倡导处于国民经济主体核心地位的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应起到表率作用,并不断规范国企社会责任的标准。第四,保证制造业企业监事会人数规模及其成员的应有权利。监事会作为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管机构,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应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监事会的独立性往往只是形式上的独立,真正发挥自身效用的空间并不大,因此,企业应该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监事会成员行为的独立性,推动管理层积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高。最后,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现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还需依赖国家法律法规的配套和政府政策相结合的支持,以使得企业环境绩效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1]陈共荣、马宁、李琦山:《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学术论坛》2011年第9期。
[2]胡曲应:《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研究——以2009年开展环保后督查的上市公司为例》,《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第12期。
[3]刘丽敏、杨淑娥、袁振兴:《国际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综述》,《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6期。
[4]蒙立元、李苗苗、张雅淘:《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9期。
[5]汤亚莉、陈自力、刘星、李文红:《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6]唐建荣、张承煊:《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22期。
[7]许家林:《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8]谢芳、李慧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演进与整合》,《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
[9]杨娜:《企业环境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财会通讯》2012年第10期。
[10]杨东宁、周长辉:《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效益的动态关系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
[11]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会计研究》2012年第2期。
[12]Corbett C J,Pan J N.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Us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echnique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
[13]Denis Cormier,Michel Magnan.Environmental Reporting Management:A Continental European Perspectiv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