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古诗文的德育教化功能

2015-11-08 18:17周惠娟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激发引导古诗文

周惠娟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和文言文在继承时不仅要关注其外延,更要重视其内涵,在品味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养分,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努力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认识和品德修养的人。

关键词:古诗文;培养;激发;引导;提升

古诗和文言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它记载了中华古国悠久的文明。当代人在继承时不仅要关注其外延,更要重视其内涵。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语文老师在古诗文教学当中不能忽视它的德育教化功能。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虽已告别童年,但心理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每一位老师积极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而初中的古诗文教材就承载着这样的功能。

纵观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和文言文,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其中很多名作名篇都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很好的材料,很多篇目能为学生树立正面旗帜,灌输积极思想,激发他们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本人现将初中六册语文书中的古诗文教材加以梳理归纳,拟定如下四个方面的德育教化作用。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祖国壮丽山河风光,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土壤。初中古诗文教材不乏传统的写景名篇,这些篇目以某一角度、某一方面逼真地描绘了祖国山河的秀丽美好。《钱塘湖春行》《惠崇〈春江晚景〉》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其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充分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气魄;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再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四季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三峡》则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和浩大的水势。这些生动的描写,是祖国风光动人的画卷的展露,其中都蕴涵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思想感情,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育学生关注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光辉成就,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初中文言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比如,《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这种方法不仅能促进农业增产,还维持了生态平衡,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口技》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杂技艺术,课文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语文德育渗透的核心。古代德育的主线就是以儒家思想的道德学说作为主流,其实这也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就儒家的“仁义”来说,儒家的“仁”“爱”确立了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出发点。“仁者爱人”,因此,必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封建士大夫和君子的这种最高思想境界,就在北宋范仲淹那里得到了集中表现。他在《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和伟大抱负,在历史上对许多仁人志士有深远影响,这种思想至今仍然为人们所追慕和推崇。

为了实现理想,必先接受苦难的磨砺,孟子是这么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历尽各种心灵痛苦、肉体折磨,方能承担天下大任,因此,君子和仁人志士往往要把这些苦难当作“增益其能”的手段和必经之路。为了实现理想,他们必须有不畏艰难、不惧挫折、奋斗不止的人生态度。古人的这些思想,对当代人,尤其是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文言文中的榜样人物和他们的言行思想语录,激励学生不惧逆境、立志做奋发有为的人,树立为祖国建设的宏伟理想和远大抱负。

四、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品德修养

中华文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丰富积累,其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智慧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初中文言文和古诗词中有很多篇目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为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用各种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课文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提高其道德认识,增强其道德情感,锻炼其道德意志,树立其道德信念,培养其道德行为,这是语文德育渗透的关键所在。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人记事的文言文占很大比例,历史上的名人事迹,对后人具有警示和教育作用,这也是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契机。如《愚公移山》中愚公那种矢志不移,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他的勤奋实干精神正是当代中学生所必需的品质。学习了《陈涉世家》一文后,老师再适时地补充介绍陈涉违背“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之事,正是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传统道德教育的好时机和好教材。而在学习《木兰诗》时,老师则可引导学生学习木兰孝顺父母、珍爱亲情的品德。读《出师表》,可以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知恩图报之心……

总而言之,语文老师要努力发掘初中古诗和文言文教材中内在的思想因素,将德育渗透于古诗文教学中,让文质兼美的文章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就会让他们不仅能领略古典文化的意蕴美,还能更好地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激发引导古诗文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