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的标准、程序及启示

2015-10-21 19:35蒋家琼丁祝闽
大学教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国

蒋家琼 丁祝闽

摘要: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自愿性认证。它旨在通过同行之间的合作来促进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质量的持续提高,由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QW团队负责组织实施。《QM质量标准》仅涉及课程的设计,它随使用者的反馈及网络高等教育的最新经验而变。我们有必要借鉴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的经验,在加强网络院校层面的质量评估与监控的同时,建立完善网络课程层面的质量评价制度。包括:从网络高等教育课程的不同侧面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网络高等教育课程专家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信息反馈与沟通机制,大力推进不同高校之间的对话与合作,进而增强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质量改进功能。

关键词: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认证标准;认证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3-0058-05

收稿日期:2014-12-31

基金项目:全国教科规划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科学素质教育政策的反思与建构研究”(CHA100147)。

作者简介:蒋家琼(1975-),女,湖北恩施人,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一、引论

网络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新生力量,正日益显露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美国不仅是网络高等教育的先行者,而且在网络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网络高等教育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在美国有着很高的社会认可度。据美国网络高等教育2014年年度报告[1],截至2012年秋季学期,美国至少注册了一门网络高等教育课程(online course)①的学生人数达712.65万,占到当年美国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总人数的33.5%。与此同时,在2013年的调查中,74%的被调查高校认为在线学习效果与面授学习效果相同或更好,仅有9.7%的被调查高校未将网络高等教育视为本校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始终高度重视网络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并不断探索完善符合网络高等教育特点的质量认证体系。一方面,早在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之初,美国各地区性认证机构和许多全国性职业类院校认证机构及专业认证组织,便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质量认证的范畴,从院校和专业两个层面确定了网络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另一方面,美国许多社会组织也从多个方面对网络高等教育进行了大量的质量问责与监督。譬如,美国著名的斯隆联盟自2002年起每年公布一份有关全美网络高等教育整体情况的系统调查报告,美国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Maryland Online)于2003年推出了针对网络高等教育课程的认证方式,等等。

当前,美国已形成由院校认证、专业认证和课程认证共同构成的立体化网络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其中,院校认证由各地区性认证机构和许多全国性职业类院校认证机构负责,专业认证由专业性认证机构负责,课程认证由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负责。相对于我国学术界探讨较多的院校认证与专业认证,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这一新的方式尚不被人们所了解。因此,本文拟就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中的课程认证标准和程序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的标准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网络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网络教育的质量。因此,在美国诸多的网络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中,均包含有大量网络课程质量标准的内容。譬如,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美国网络教育在线平台Blackboard公司于2000年共同研制的《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的基准》[2],对网络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和课程结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美国区域认证委员会联盟于2009年制定的《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评估指南》[3],从院校认证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目标、课程传输、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安排、课程说明、课程设计、课程管理系統、课程时间表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3~2006年,为了切实保障每一门网络高等教育课程的质量,美国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在联邦教育部的资助下,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制订了美国首个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标准——《质量攸关标准》(Quality Matters Rubric Standards)。该标准仅涉及课程的设计,而不涉及课程传输、课程内容、院校设施、学习管理系统、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等其他影响因素。与此同时,该标准只涉及课程本身,而不涉及教师个体;只涉及课程质量,而不涉及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属于诊断性的而非审判性的,它只指出课程有待改进的方面,旨在质量的持续性提高而非通过与否[4]。

《QM质量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使用者的反馈及网络高等教育的最新经验而变,大约2~3年更新一次。2014年,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公布了最新修订的《QM质量标准》(详见表1)。在此标准中,共设有8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不同的二级指标有着不同的赋值;其中核心指标为3分。具体来讲,《QM质量标准》的8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概述和介绍,下设9个二级指标,合计16分;学习目标(能力),下设5个二级指标,合计15分;评价与测量,下设5个二级指标,合计13分;教学资源,下设6个二级指标,合计13分;课程活动与学习者互动,下设4个二级指标,合计11分;课程技术,下设5个二级指标,合计13分;学习者支持,下设4个二级指标,合计12分;可接近性与可用性,下设5个二级指标,合计12分。如果认证得分超过总分的85%,且所有核心指标均达标,则认证结论为通过;否则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的程序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自愿性认证。它旨在通过同行之间的合作来促进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质量的持续提高,由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QW团队负责组织实施。所有申请认证的课程都应具有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且具备认证标准中所涉及的各项要素。整个认证过程通过QM的网上评议管理系统(Course Review Management System, CRMS)进行,其程序如下(见图1)[6]:

首先,网络课程开发者进行认证的前期准备。在正式申请认证之前,网络课程开发者需认真考虑如下7个方面的问题[7]:(1)课程负责人是否有时间研读QM课程标准,并在评议前对课程进行修改完善。QM网上评议管理系统设有自评工具以供申请者开展课程自评;(2)每门课程的可测目标是否具体,每个课程模块或单元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因为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的缺乏是很多达不到标准的因素之一;(3)是否所有讨论区的问题及主题(不含教师和学生的回答)都可供浏览评议;(4)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电子邮件,评议小组是否可以得到电子邮件交流的实例;(5)所有的课程活动,包括视听等,能否提供给评议小组;(6)课程的所有学业评价工具能否提供给评议小组,比如测验、考试和测试以及评分标准;(7)评议小组是否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体验课程。当确信课程已准备就绪之后,课程负责人便可以通过CRMS向QM提交课程认证申请。一旦完成申请,课程开发者需向QM提供课程的网络入口;同时QM将指定一名认证联系人全程跟踪认证过程,并指导课程负责人完成各项规定的任务。

其次,课程认证小组对课程进行评议。对于每门主动申请认证的网络课程,QM都将指定三名具有丰富网络教育经验且已获得QM认证资格的同行专家组成评议小组,其中至少包含一名不是来自认证课程所在学校的专家,以及一名来自认证课程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小组组长由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及课程认证经验的资深专家担任。评议小组成立后,各成员将通过课程负责人提供的课程入口,分别对照课程认证标准逐一对课程进行评价,指出课程的优点,并提供修改建议。整个评议大致持续4~6周,评议期间小组组长将始终与课程开发者保持沟通与联系,評议小组最终将形成一份评议报告并提交给QM。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在整个评议过程中,认证小组仅可以进入备份的课程(course clone),而不能进入正在进行网上教学的课程(live course);同时不能对学生的活动及信息进行评论或与该课程的学生有任何的接触与交流。如果课程最终得分超过认证标准规定总分的85%且满足标准中所有的关键指标,则视为达到了标准,并立即获得QM质量认证标志。

最后,课程开发者根据评议小组的反馈进行改进。评议结束后,所有申请认证的课程不论通过认证与否,都将获得非常详尽、具体的反馈。其中,没有通过认证的课程需根据评议小组的反馈与建议对课程进行改进完善,时间为20周以内(从同行评议开始的时间算起)。改进完成后,课程负责人在网上填表说明课程所做的改进。之后,评议小组组长将对所有的课程修订进行评议,如果课程达到了QM的课程认证要求,则同样视为达到了标准。

四、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自开展以来,不仅得到了众多相关高校及网络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欢迎,而且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QM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4年底,美国共有来自50个州、915所网络高等教育机构注册成为了QM用户,美国之外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斐济、爱尔兰、沙特阿拉伯等6个国家的23个网络高等教育机构在QM进行了注册;累计共有3 045门课程通过了认证。QM资深评议专家、美国乔治王子社区学院芬利教授曾指出:课程认证标准是“教师用以持续改进自己所开设课程的诊断性工具”;“当我把这些标准应用于我所开设的课程时,课程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课程的开展非常顺利,学生们在程序方面的问题少多了,我能够更加关注与学生们的互动。……这些标准还帮助我提高了课程的可接近性。”[8]

我国自1999年实施网络高等教育试点工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网络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工作,建立了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试点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制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制度等多项制度,制定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网络课程评价规范》《网络学习课件标准》等相关规范和标准,搭建了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质量监管平台;同时,各网络教育试点高校也建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及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然而,具体到高校网络课程质量保障,则存在着缺乏全国统一且有针对性的高校网络课程质量标准、课程质量评价重等级评定轻质量改进以及重竞争轻合作等弊端与不足,这直接制约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及社会认可度。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的经验,在加强网络院校层面的质量评估与监控的同时,建立完善网络课程层面的质量评价制度,制定全国统一的高校网络课程质量标准,增强网络课程评价的反馈与服务功能,推进不同高校在网络课程质量保障与改进方面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Allen,E.,&Seaman,J(2014)Grade Change: Tracking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 and Quahog Research Group,LLC.[EB/OL]http://www.onlinelearningsurvey.com/reports/gradechange.pdf

[2] 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00).Quality on the Line: Benchmarks for Success in 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EB/OL] http://www.ihep.org/sites/default/files/uploads/docs/pubs/qualityontheline.pdf

[3] The Council of Regional Accrediting Commissions(2009).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On-line learning)[EB/OL]https://cihe.neasc.org/downloads/POLICIES/Pp90_Guidelines_for_the_Evaluation_of_Distance_Education__On-line_Learning_.pdf.

[4] Quality Matters Program(2014).Quality Matters Overview.[EB/OL]https://www.qualitymatters.org/applying-rubric-15/download/QM_Overview_for%20Current%20Subscribers_AE2013.pdf.

[5] Quality Matters Program(2014).Quality Matters Rubric Standards Fifth Edition.https://www.qualitymatters.org/qm-standards-with-point-values-fifth-edition.

[6] Quality Matters Program(2013).Introduction to the Quality Matters Program.https://www.qualitymatters.org/.

[7] Quality Matters Program(2014).PREPARING FOR A QUALITY MATTERS COURSE REVIEW.https://www.qualitymatters.org/reviews/preparing.

[8] Finley,D.L.,Using Quality MattersTM(QM) to Improve All Courses[J].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2012(2): 48-50.

猜你喜欢
美国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