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2016-10-22 10:19张丽君
电影文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美国

张丽君

[摘要]哥特元素在美国恐怖影片产生之初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吸血鬼的故事早在20世纪初便不断在美国影坛上演。就当代美国恐怖影片而言,其主人公早已不再局限于吸血鬼,但与之相关的哥特元素却融入其他主题的恐怖电影里被广泛应用,哥特小说也成为美国恐怖影片的重要给养。本文将在通观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代表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哥特人物塑造、哥特色彩运用和哥特场景布设等方面解读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哥特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美国;恐怖影片;哥特形象;哥特色彩;哥特场景

一、当代美国恐怖影片概述

恐怖这一题材的电影在院线一经上映便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电影院特有的灯光、音效所构成的环境使恐怖片一度成为年轻一代最为追捧的题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存压力也逐渐加大,恐怖影片所营造的紧张、惊悚的氛围成为大众减压的新风尚。包括悲剧在内的许多传统电影题材也能够为观众带来情感的升华与释放,但这与恐怖电影所带来的审美体验与视听感觉是不同的,恐怖影片并不是以激发人们的悲悯情怀或传达深刻哲理为主要目的,其影片创制的出发点就是引发恐惧,从而达到情感的爆发式释放。在《电影艺术词典》中,恐怖影片被定义为通过光怪陆离的故事内容、惊悚悬疑的情节设置与恐怖阴森的场景造型来实现强烈的感官刺激,在恐怖影片中,观众不仅能够看到新奇的异类,还能够借助影片中特定的色彩、场景、音效来实现由恐惧和厌恶杂糅而成的特殊审美体验。[1]

早在美国电影产生之初,爱迪生等第一代电影人便将“恐怖”引入了电影的创制之中,影片《弗兰肯斯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随后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弗兰肯斯坦”系列影片更是直接推进了美国恐怖影片的产生与发展,甚至成为美国恐怖影片的一大母题之一,包括《终结者》《异形》在内的许多当代著名的美国恐怖电影、科幻电影均在不同程度上借鉴着“弗兰肯斯坦”系列影片的叙事主题和叙事风格。20世纪30年代,吸血鬼电影再次掀起了美国恐怖影片的创作拍摄的热潮,以《德拉库拉》《吸血惊情四百年》等影片为代表的吸血鬼电影一度成为美国最卖座的电影,有评论者甚至认为吸血鬼电影在美国恐怖影片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吸血鬼电影的带动下,一些非人的异类逐渐成为恐怖影片的主角,展现狼人、猫人、木乃伊的恐怖影片被搬上银幕。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恐怖电影再次出现新一轮的高潮,以希区柯克为代表的导演开始创作以变态的人为主人公的恐怖影片,其中《精神病人》《沉默的羔羊》《德州电锯杀人狂》等影片均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美国恐怖影片发展至此,已经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介于人与非人之间的异类。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的美国恐怖影片更重视在技术层面的提升,同时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融入其中,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准。

哥特元素在美国恐怖影片产生之初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1910年,爱迪生便将欧洲古老传说——吸血鬼的故事搬上了银幕,此后关于吸血鬼的故事也不断在美国影坛上演,同时哥特风格的小说也成为美国恐怖影片的重要给养。[2]就当代美国恐怖影片而言,其主人公早已不再局限于吸血鬼,各种超自然的存在轮番登场,但与吸血鬼相适应的色彩运用与场景设置也在美国恐怖影片的不断发展中融入其他主题的恐怖电影里并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在通观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代表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哥特人物塑造、哥特色彩运用和哥特场景布设等方面解读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哥特元素的运用。

二、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形象塑造

正如上文所述,哥特元素与美国恐怖电影的结合开始于吸血鬼故事,吸血鬼也成为哥特元素的重要代名词,但在当代美国恐怖影片的不断发展中,吸血鬼已经不再是恐怖电影的主宰,而是成为恐怖电影中异类形象的组成部分。“哥特”一词最早出自“哥特部落”,这一部落原始的生活方式赋予了“哥特”恐怖、惊悚的内涵。事实上,文艺创作视域下的“哥特”虽然具有趋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却比较广泛。就恐怖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包括吸血鬼在内的介于人与非人之间的异类在很大程度上均被哥特之风所熏染,而哥特形象也成为当代美国恐怖电影的重要亮点之一。

恐惧存在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个体对外界威胁的未知和无奈,当个体所遇到的威胁超出了自身可控范围,恐惧便油然而生。[3]恐怖影片的宗旨无疑就是制造恐惧,而哥特形象的塑造则在很大程度上为外界威胁的巨大和未知创造了空间。在不同影片中,对吸血鬼的形象塑造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吸血鬼嗜血而生,具有超越人类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量,这无疑成为恐怖影片能够引发观众恐惧感的外界威胁。从尼尔·乔丹执导的《夜访吸血鬼》到“刀锋战士”系列影片、“黑夜传说”系列影片,再到近年的“暮光之城”系列影片,其中的吸血鬼或恶或善,但均具有人类难以抵抗的能力或魅力,成为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哥特形象的经典代表。在吸血鬼形象之外,随着恐怖影片在美国的发展,银幕上的哥特形象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吸血鬼的天敌狼人,源自科技发展所出现的怪人,游走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女巫等。1990年上映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可谓是红极一时,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拥有吸血鬼外貌的机器人,恐怖的外形和善良的内心使主人公的形象充满了反差感和矛盾性,影片所营造的恐惧也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恋悲剧中得到了升华。如果说《剪刀手爱德华》中的哥特形象是吸血鬼的初步变形,那么上映于1994年的影片《弗兰肯斯坦》则在当代美国恐怖影片哥特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影片导演肯尼斯·布拉纳在其中塑造了一位“科学怪人”形象,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凭借头脑中的奇思妙想用不同的人体器官创造了一位巨人,但这位巨人并没有朝向弗兰肯斯坦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在盛怒之下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亲人并自焚而亡。影片中的“科学怪人”虽然并非典型意义上让个体直接陷入“地狱”的异类,但足以使观众相信“魔鬼”就在人间,这部影片中的“科学怪人”不仅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哥特形象,而且蕴含着对于科学的反思,这使恐怖影片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内涵。1999年上映的《女巫布莱尔》就是在传统恐怖影片的格调中凸显了女巫这一非传统的哥特形象,满足了观众对恐怖影片不断提升的观影期待,在如潮的好评中《女巫布莱尔》还拍摄了续集。与此同时,美国恐怖影片对哥特形象的塑造已不再局限于超自然的异类之上,以《精神病患者》《沉默的羔羊》《电锯惊魂》为代表的影片着重塑造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异类,他们在人类的“外衣”之下暗藏着一颗“魔鬼”的心,变态的举动使他们成为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拥有人的外形和非人内心的新一代哥特形象。

三、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色彩运用

不同于小说、诗歌等传统艺术形式,电影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样化的,色彩的运用就是创作电影所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呈现风格、表达意境的重要作用。[4]在美国恐怖影片中,许多导演都钟爱与采用哥特色彩,哥特色彩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幽暗,而幽暗的背景色彩有助于恐怖故事的展开和恐怖氛围的营造。事实上,纵观当代美国恐怖影片,几乎没有导演采用明朗的色调作为整部电影的主色。获得无数赞誉的恐怖影片《乌鸦》在对于哥特色彩的运用之上便颇具代表性,影片中的城市笼罩在灰暗之中,建筑墙面的暗沉带给观众以冰冷寂寥之感,而暗红色的天空则使整个环境更加阴沉的同时暗示着恐怖事件的发生。事实上,故事中的恐怖事件也均与暗红色有关,发生凶案的阁楼均被暗红色所渲染,代表着杀戮与死亡的“乌鸦”图案也一反常态地成为暗红色,整部影片在昏暗之中蔓延着延绵不绝的恐惧。

在运用昏暗色调的同时,当代美国恐怖影片对哥特色彩的使用还体现在包括黑色、红色等暗沉颜色之上。黑色是一种吸收光线却不发光的颜色,象征着与光明、希望相对应的黑暗与绝望,在这种象征意义之下所衍生出的恐怖则十分自然;而红色则是血液的颜色,这与恐怖影片中经常出现的流血事件不谋而合,同时红色还象征着膨胀的激情,当这种激情与死亡相结合时,恐怖情愫油然而生。黑色的衣着、黑色的妆容是吸血鬼形象塑造的关键,因此黑色也成为哥特色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吸血鬼电影在内的当代美国恐怖影片均延续了这一哥特色彩的运用,如影片《魔诫坟场》中黑色是“死神”的颜色,代表着死亡的迫近;在《范海辛》中,主人公永远是一身黑衣等。在黑色之外,红色则是当代美国恐怖电影中最经常被运用的哥特色彩,如在影片《狼族盟约》中,红色的衣着和红色的背景随处可见;影片《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中,与吸血鬼德库拉相关的场景均运用了红色,暗示了主人公强纳生的危险和惊悚故事的展开。总的来说,哥特色彩的应用对恐怖的营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场景设置

纵观哥特文艺创作,典型的哥特场景有古堡、教堂、墓地、森林等,这些典型场景往往被设置在幽深隐蔽的大环境之下,并与昏暗的黑红色调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在恐怖故事正式拉开序幕之前便将恐惧感植入了观众的心中。

“哥特”与艺术创作的交锋始于建筑领域,尖顶的教堂、小窗的古堡等都是其代表形态,这一建筑形态虽然曾被长期被诟病,但却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延续至今。[5]在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哥特式的建筑自然成为其中重要的场景布设,兼具崇高和怪诞的气质的哥特建筑自然而然地成为恐怖故事展开的场所。在影片《剪刀手爱德华》中,主人公爱德华的居住地就是具有哥特风格的古堡,《范海辛》《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中主人公所居住的地方也均为形态各异的哥特式建筑。在恐怖影片中,哥特式的古堡成为异类居住地的首要选择,而哥特式的教堂等建筑则成为恐怖故事推进的重要场所,在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教堂神圣而崇高的特性被消解,而哥特式的教堂则成为神秘莫测和意外云集之地,如影片《范海辛》中主人公与海德医生的战斗之地便是哥特式的教堂。在建筑物之外,墓地也成为当代美国恐怖影片所选择的重要哥特场景,墓地本身便与死亡存在着不解之缘,而哥特风格的墓地则通过破败残缺的墓碑、阴森幽暗的森林以及弥漫不散的雾气等布景强化了墓地对于死亡的象征意义。在影片《断头谷》中,主人公克莱恩在进入断头谷时便经过了一片破败、幽暗的墓地,无头骑士在小镇中的杀戮也使影片的故事多次在墓地之上呈现,影片借助哥特式的墓地场景将阴森恐怖的故事推向高潮。

正如上文所述,美国的恐怖影片开始于对哥特故事的叙述,随着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主题的不断拓展,围绕吸血鬼等典型哥特形象所展开的故事也不再是美国恐怖影片的创制主流,各种各样的异类登上了“恐怖舞台”,围绕超自然的异类和社会生活中的异类所展开的故事也逐渐丰富。尽管如此,哥特元素一直是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恐怖影片中主人公的造型、性格及生活习性均带有浓烈的哥特风格。同时在色彩选用和场景布设的过程中,幽暗的哥特元素无不渗透其中,哥特元素的运用不仅存在于大部分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之中,而且其特有的风格和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代美国恐怖电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沃尔夫冈·凯泽尔.美人和野兽:艺术与文学中的怪诞[M].曾忠禄,译.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167.

[2] [美]戴维·斯卡尔.魔鬼秀恐怖电影文化史[M].吴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5.

[3]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M].李俏梅,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35.

[4] 沈壮娟,高月峰.试析西方恐怖美学研究的三个维度[J].山东社会科学,2006(05).

[5] 刘怡.论哥特建筑与哥特小说的互文性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猜你喜欢
美国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浅析中国学生如何顺利通过SAT考试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