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雯
摘 要:本文浅谈了高中作文教学心得:一是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二是营造趣味作文课堂。三是注重文章的社会实用性。四是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五是注重锤炼作文语言。六是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写作
“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是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由此意味着语文教学就要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是必要的。在学生能力培养中感慨良多,现归结如下。
一、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写作环境。
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二、营造趣味作文课堂
写作是让学生发现写作的快乐,而不是在写作课上你讲了多少内容,有时候我们老师在写作课上讲了太多的内容,而没有拿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练笔,去自己寻找写作的乐趣,学习贵在引导,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用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之后,他们便有了写作的动力,写作对她们来说会慢慢变成一种享受,一种需求。
三、注意文章的社会实用性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培养其动笔的能力,为三个“面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语言交际的需要服务。这样,便决定了作文教学的三个不可忽视的属性:工具性,交际性,社会性。工具要便于使用,交际要讲求效益,社会要提高效率,这便决定了作文教学要注重实用性:
(1)加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就要大胆地改革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重要场合的致辞:如开幕式,开学典礼,文艺晚会主持词,婚礼,丧礼,节庆,都需要它,因此学生写文章要结合社会实际,多多练笔,写作时才能妙笔生花。
(2)加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必须实行说写结合,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指出:“语文课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撇开语言(口头语)教文字(书面语),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3)加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还要把作文与各种学习联系起来,重视其学习的工具性。
四、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1)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2)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阅读也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一种方式,学生要开阔眼界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3)搜集一些好的文章和资料,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㈣有时间对阅读和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比较、归纳,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五、注重锤炼作文语言
写作语言不外乎“巧借引用”“善用修辞”“来点幽默”“提炼警句”等方法,除了日常积累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文章不一定非得用上所有的润色方法,能用上两种就已实属不易,当然,能用时坚决“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我们又反对“唯文采”的倾向,为了文采而文采,不顾文章的思想和题材实际,只注重语言的漂亮外壳,结果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要根据作文的题材、主旨而定,要恰到好处,不留斧迹,自然而然,行云流水。
六、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惟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的评改这一环节中,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大家变苦为甘。
教师在进行自助式评改过程中,可以将班上同学分成多个组,分组时尽量保持各组成绩水平均衡。保证好中差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每次作文完成后,各组作文交换批改,同学们分组讨论,討论完毕后,每人用红色圆珠笔批改一篇作文,并修改作文中的错别字,使用不当的词语,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不通顺的语句,并用修改符号标明,并写出眉批,旁批和总批,确定能否及格。评改完毕后,各组推选一篇优秀作文,这些优秀作文可以拿到班上当范文念。老师对不及格的作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指导学生该如何修改,而学生通过修改完善之后发现自己的文章变得优秀了,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写作积极性便被激发起来,自信心和写作兴趣也大大增强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可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主宰其作文的命运,评判其作文的得与失,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系统的训练和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行走在探索的路上,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思想,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出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