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导师制:高职院校环保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2015-10-14 00:25
科教导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 要 培养高素质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在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下,建立学业导师制度,为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提供保障机制;通过加强对学生参与环保社团、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实训、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的考证等方面的指导,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环保专业发展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学业导师制 高职院校 环保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28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A New Approach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 Shaofeng[1], SHA Miaomiao[2], RAN Zhilin[3], XIANG Huiqiang[3]

([1]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2]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 Shenzhen, Guangdong 518172;

[3]Institute of Traffic and Environment,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Guangdong 518172)

Abstract Train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has been the primary task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cademic tutor system for full-time teachers involved in student management provides security mechanism; by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nship training, guidance skills competition,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skills,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thus to explore a path for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

转型中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各个领域的改革也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或者深入进行,高职教育领域自然无可避免。当前,大学生个体特征多元化、发展理念多元化已成为共识,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遭受质疑。对于高职教育来讲,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即为制造出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产品,而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三个标准即是核心竞争力的形象表达,包括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职教育任重而道远。

环保类专业涉及到技术、自然、社会和管理等多学科多领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自身的知识体系非常繁杂,要想培养出高技能和创新意识较强的专业人才,环保类专业的任务还很艰巨。本研究旨在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中建立学业导师制度,为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提供保障机制;通过加强对学生参与环保社团、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实训、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的考证等方面的指导,增强学生专业认同度,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环保专业发展的培养路径。

1 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这使得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类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社会希望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任务的大学承担起这一使命,充分运用一切手段和载体发挥教师的作用,培养好从事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为我们周围的碧水蓝天做出贡献。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却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习实训硬件基础滞后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共管的人才培养基地,是评估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训基地是融合了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的各自优势,在学校传授理论知识,在企业参与实际操作训练,在科研单位开展研发产品,相较于本科院校,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做中学”,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然而我们看到目前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着理念滞后、经费不到位、功能单一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0%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即谁使用谁管理的模式,这种分散性的管理虽然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但往往会导致重复建设,难以做到资源共享,不利于管理的规范化。

1.2 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专业不能对接

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大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据笔者了解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大多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与学生的专业相差甚远,无法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当学生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时,辅导员也束手无策。而专业教师却可以通过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企业经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正确引导,参与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环保社团、科学研究项目、企业实习实训、技能竞赛,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专业发展和竞争能力。

1.3 教师队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教师学历高,但因大部分人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和工程一线的实际经验,无法做到案例教学,在讲授专业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既不能用工程实例阐述原理,也不能用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造成授课内容乏味。相当一部分教师拥有各级科学研究课题,但只交给研究生完成,高职院校学生无法参与前沿的科学研究,这大大抑制了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由于实训设备以购置为主,教师无法参与,无法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实训基地使用过程中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组织教学脱离市场实际,无法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遇到了现实问题,还需要求助企业人士。

2 学业导师制的涵义和具体内容

学业导师制是指根据专业教师的报名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成立专业考核小组,对报名的专业教师予以考核,选定和聘请本专业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带学生从事技能训练、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训练等;同时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导师结合思想教育、技能比赛、第二课堂等工作和活动,对所带学生进行指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活动形式以教师和学生自愿为原则,以学生报名教师遴选的方式,每名导师负责指导5名以上的学生。学业导师制的具体内容为:

(1)要求同学对自己大学三年的学习进行总体规划。指导学生们根据社会需要、社会发展趋势和个人的兴趣、特长及所学专业等确立自己大学期间努力的目标。并根据确立的目标,做好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然后根据制定的规划,及早准备、付诸行动,目的是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提高素质优势,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住机会,获得成功。

(2)对学生分类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专插本或专升本的学生,一类是准备毕业后马上找工作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升学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大一和大二必须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例如数学、英语、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同时在大学期间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对准备找工作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一定要考取专业技能证书,为以后找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历,传授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方法。针对学生们对某些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这一现象,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同时鼓励他们与高年级的同学多接触多交流,从他们那里了解一些学习方法。

学业导师制对教师的要求甚高,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愿意听从和遵循教师的教导,教师也在对学生非常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耐心、细心和有爱心,在课堂上,教师授课是针对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和进度,不可能面面俱到。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听课时往往感到很吃力,不能够及时吸收新知识。久而久之,他们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就可能出现不想学习乃至不愿学习的情况。而学业导师制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针对性强,让学生能够及时理解所学知识,不会留下缺漏。

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对学业导师制进行了尝试,如:扬州职业大学秘书专业,针对目前缺乏优质导师资源与可参考运行机制的瓶颈,定位于学分制、班建制基础之上建立学业导师制,优化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就业数量与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学业导师制,从了解和认识学生;开展专业、行业介绍,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不定期组织进修和学习交流活动;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配合任课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等5个方面对学业导师在班级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尝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为单位,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划定不同阶段为步骤,以赋予量化可操作任务为抓手,探索并实践了高职院校“1+1+1”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总体来讲,学业导师制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树立专业自信、激发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创新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学业导师制在几所兄弟职业院校的实施并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引入学业导师制还是可行的。

3 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情况

学业导师制度要有制度保障,需要制定详细的导师和学生的指责和义务,其中导师对所带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杜绝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有计划地安排学习项目和学习内容,开展技能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业导师的引入可以:指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未来发展的方向及社会需求,树立专业自信,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课程进行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的要求进行系统指导,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学业导师参与专业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学业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激发学校教师争当“三师”的热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从课堂向课后延伸,初步固化了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性更加明显,改变了以往大学教师上完课走人不怎么关心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局面;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榜样具体化了,学生不仅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了提高,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方面得到了及时的指导。同时,通过师生结对形成的良好风气,也(下转第106页)(上接第60页)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

4 结语

学业导师制要真正地得到推行和取得实效,既要有相关的政策文件支持,还要有一定的组织保障,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学生参与环保社团、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实训、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的考证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目的。经过学业导师制度的建立,对合适的学生与导师比例、提升学业导师的工作责任心、建立长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证明其是适合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发展的学生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