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道德规范措施探析

2015-10-14 08:51李非匡素芳
科教导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网络社会道德规范

李非 匡素芳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普及,网络社会逐渐形成,并在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由于网络社会的自由、开放、虚拟等特点,因而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需要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就目前而言,网络社会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社会道德的特征,透视其隐患,以对症下药,则显得尤为重要,对规范网络社会道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道德 道德隐患 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71

Analysis about the Standard Measure of Network Social Morality

LI Fei, KUANG Suf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he Internet society is gradually formed, and occupy a place in the basic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s.. Because of the social freedom, openness, and virtual characteristics, so it is the need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s far as the present, the moral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is not optimistic.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of social and moral, perspective and its hidden dangers, to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social morality of network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et society; Internet morals; moral hazard; morals

1 网络社会道德

在相关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网络社会是一个一分为二的社会,即是“网上社会”和“网下社会”,倾向于把依托于互联网络之上的空间和场域称作“网上社会”。其特指的是,在电子网络空间里面,由人们的行为活动、彼此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创设的特定社会文化现象所共同构成的“社会”。而当离开虚拟现实的网络空间后,人们面对的直观现实的社会称之为“网下社会”,并且把“网上社会”称作是狭义的“网络社会”。①笔者在相较于现实社会而言,把网络社会定义为依托于虚拟的数字化信息载体而进行人类之间的各种信息交流互换关系网。

社会道德指的是基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形成的普遍人民群体所认同的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网络社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人们在网络社会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二者之间相互区别又有联系,产生于不同的时空和场域,但是又彼此联系、相互体现。网络社会道德是以现实社会道德为基础,调节网络环境中人与人或人与网络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 网络社会道德特征

(1)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矛盾统一。虚拟性的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不可能成为道德完全黑暗的“恶托邦”,但也不会是唯美的“乌托邦”。在网络社会中,信息交流者之间可能是完全的陌生人,相互之间的道德是否能完美,在于交流者的自我约束力强弱,归根结底是人的现实社会道德水平在网络社会的体现。网络道德一方面包括人们现实生活中追求的真实面,另一方面又包括部分人内心虚假和恶意为之的叛逆面,因此总会呈现出网络道德发展水平与现实道德极不平衡的现象。但归根结蒂,网络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的衍生和碰撞关系,这种关系能否朝向良性发展在于人们是否能够自觉将现实社会道德真实面融入于网络社会道德中。

(2)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的矛盾统一。当前网络社会呈现出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相互并存的特点。网络用户可以是某一个固定地区和时空的成员,也同时在一个跨度极大的社交“圈子”中扮演其他角色,而这种身份角色的变化可以在鼠标点击的瞬间切换完成。用户在这种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的不同“圈子”中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道德水平,甚至给他人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这种类似于“精神分裂”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多重层次的道德水平,集合于一个人身上,在网络社会不同社交圈中展示表达,是当前网络道德发展的最复杂特征。

(3)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矛盾统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制约和监督,因此被动性明显。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这种环境制约和监督被严重弱化,人们的行为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他们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表现也往往出现主动突破传统约束的情况。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和监管系统不完备,使得这种道德行为的线上主动性与线下被动性的矛盾统一,在网络社会中十分常见。

(4)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统一。网络社会中的每个成员既有主导共性的社会道德约束行为,也有个性的多元化个性的道德水平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导致有些个体会降低主导共性的道德约束,由个性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这就要求网络管理者对这些网络社会道德进行审查并剔除不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的成分,也要求言论者能够使自己的行为道德规范从他律过渡到自律,实现优良道德内化,使自己的道德观念与合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德观相一致。

3 网络社会道德隐患

(1)网络信用缺失导致人心不齐。网络信用缺失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易的欺骗、网络隐私的侵害、网络化知识产权的触犯等方面。在现今的網络货物交易中,店家多以返现的方式来赢取顾客的满分、好评,而这种在道德、道义丧失下的交易方式间接地欺骗了其他顾客。网络信息下,个人的隐私被窥探,“抱团”类的恶意软件逐步侵害着用户的权利,这种不具有信任的网络行为势必造成网络用户的困扰。②

(2)网络隐匿犯罪动摇社会稳定。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借助于网络的隐匿性而时有发生,他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恶意篡改程序、控制账号等方式,将用户的钱财进行非法的转移,来达到敛财的目的。还有一些俗称“网络钓鱼”的诈骗方式,即通过伪造一个与银行等知名机构网站相同或相近的虚假网页,诱导信息浏览者将个人敏感信息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盗走,进而蒙受经济损失。③如将ccb.com的中国建设银行官方域名改为ccbacb.com的域名,趁用户疏于防备点击登录进行盗取钱财。

(3)个人道德滑坡阻滞民族发展。在自由言论的网络社会中,时有人借着网络的虚拟性传播不正之风,甚至触碰人类的道德底线。个人的拜金主义、虚无主义以及损公肥私等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不断毒化着人们纯净的心灵,加大了网络社会道德水平整体下滑的风险,从而影响和恶化现实社会风气,甚至阻滞整个民族向着和谐社会发展的步伐。④

4 网络社会道德规范措施

(1)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网络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因素,必然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改变,这种改变最可能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⑤再加上网络没有国界,不同文化和势力都力争占据思想潮流,西方意识形态不断地渗透,一些发达国家试图利用网络社会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凌驾于他国思想之上;一些敌对势力以所谓的人权、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蓄意攻击,通过网络传播怪理念来粉碎国民原有的价值思想。因此,推广主流思想和意识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预防网络社会道德隐患的关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干预主要表现在惩恶扬善、表彰先进、发扬传统文化等具体形式中,通过这些形式来促使公民形成稳定的价值观、理性的辨别能力和道德认知能力,从而不被违背社会公德的腐朽落后思想玷污。

(2)强化网络媒体的文明建设。网络媒体作为网络社会道德传播的唯一载体,在网络社会道德的规范中承载着极其重要的责任。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打破了现实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壁垒,为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可能,增加了网络社会道德传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因而优化网络视域下的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解除网络社会道德隐患。

第一,建设文明网络体系,即要建立“分级负责、按块管理”的网络管理体系,坚持依法、科学、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思想教育、自律等手段,将管理和教育、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依法监管、公民自律、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⑥第二,设立网站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舆情监控,加强群众监督与举报,让群众参与到对网站文明度评价中。第三,推进网络实名制进程,纵观诸多网络道德隐患问题,多起源于网络的隐匿性,因为这样的特性,一些人在网络上无责任地发表虚假信息,如能加强实名制建设,可提高网络的优良环境氛围。

(3)强化虚实转化中的道德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人具有可塑性,道德教育对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推动作用。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虚实转化中,一是通过改造和重构“道德意识结构”来影响公民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二是建立网络德育平台,专门开设德育教育网站,通过专人专栏来引导网络社会道德发展方向;三是强调公民道德品质的内化,在现实社会中习得的传统道德规范后,强调个人自律性,要求“慎独”。

(4)强化网络社会的法制建设。网络社会环境下的犯罪行为已从普通盗窃犯罪演变成为各种跨国、跨境的产业化犯罪和网络间谍盗取国家机密罪行,加强网络社会的法制建设刻不容缓。⑦一是完善全面的网络社会立法,网络在不受地域限制的同时却从未有完整的全套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大多只是在局部网络范围内形成一个规范。二是加强政府的网络监管执法力度。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制度,网站建立负责人要承担起整个网络环境安全的责任,对进入的网民进行有效监管,另外网络不良信息的发布者要揪出并问责。

本文为江西师范大学青年成长基金“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研究”(项目编号:1379)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沈育德.从网络社会看道德秩序的构建[D].华东交通大学,2013.

② 武凌竹.网络社会的公共道德建设[D].上海交通大学,2009.

③ 王超.网络道德失范及建设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④ 葛晨虹.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实力重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19.

⑤ 韩萍.针对网络社会道德特点的德育措施[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152-154.

⑥ 张存凯,夏卫东,王磊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71-74.

⑦ 程琳.加快信息网络法治建设  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秩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网络社会道德规范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韩国善帖运动对网络欺凌问题的应对与启示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