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5-10-14 02:18赵晓晨
学理论·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赵晓晨

摘 要:中学生处于人发展的第二大关键期,其生理、心理素质都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信仰和支柱,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都是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社会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94-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信仰和支柱,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标杆和引擎,是走向文化强国的题中之意,作为其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魂”,能够滋养学生的内在精神、为学生身心发展注入灵魂,做到强“魂”健“体”。

一、在学校教育中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正值懵懂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而学校教育正承担着培育中学生“三观”的伟大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科学完善的价值观理应被中学生学习和践行。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理解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1.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形成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应当作为一种优秀的理论文化融入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具体到国家、社会、个体的三个层面,但仍然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理论抽象性,必须要用中学生日常学习中能够接触到的更加具体化、生活化、感性化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正是起到了这个桥梁作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中学政治课教学息息相关。

中学政治课的教育目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体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而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国家进步。

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从宏观到微观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高中思想政治课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各个模块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各个方面,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层面。例如:《经济生活》的学习中,要求学生知道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来提高效率、兼顾公平正义;要求学生明白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我们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要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所以作为很重要消费群体的学生要依法诚信纳税,为共建小康社会出一份绵薄之力;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层面要制定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完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社会层面则要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而学生自己这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则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要求学生明确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美丽中国,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着;要求学生认识到他们高中毕业之后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选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观,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发展自己,积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政治生活》的学习中,要求学生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学生作为国家的主人,具有神圣的权利和庄严的义务,中学生要了解相关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参与民主、发扬民主。在《文化生活》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学生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过程中,贯穿于其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与哲学》的学习中,教给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科学思维方法系统地、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让先进的理念领导实践、指导实践、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学生实际、联系国际政治生活实际、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实际,坚持方向性原则,选择合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参照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帮助学生成长的程度,更要看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践行程度。所以,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必须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其他学科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学科课程是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是多元交叉的,中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的途径更是多样化的。除了中学政治课之外,每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发展除了教授必备知识、培养必备能力、传承优秀文明成果之外,更应该向中学生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追求。即使是数理化等自然学科,在制定学生学习目标时也少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时时渗透。

(二)课外实践

中学政治课本中讲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同志也在《实践论》中说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价值追求和具体要求融入中学生校本课程或者社团活动中,有利于其加深理解和深入实践。例如,学生律师团利用模拟法庭开展司法活动,展示法律程序,体现公平正义;话剧社排练积极向上的歌舞剧引领校园精神风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动漫社用动感青春的音乐、时尚新颖的漫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校本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标兵在行动》,理论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团体进社区送温暖践行助人友善价值观,考前进行诚信活动签名、制作诚信宣传漫画等等。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能提高学生兴趣,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三)校园环境和师资力量

良好积极的中学校园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无形的财富,中学生处在积累知识和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学校能够营造一种向上的、积极的氛围,学生在环境熏陶下,能够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观”。如果校园工作者都能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校园秩序规则是合理有序的,如果校园氛围是自由包容的,那么中学生会在校园的微观小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里真正践行着,这比任何的灌输都要有效。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文明校园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共同参与。

教师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身教胜于言传的榜样力量示范、鼓舞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中学政治课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信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只有拥有坚定信仰的教师才能用意志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二、在社会生活中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在提倡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社会大环境中,教育不仅要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不仅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不仅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更需要的是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学校只是中学生一时的象牙塔,学校生活只是中学生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虽深刻但却短暂,学生最终还是要回到社会的熔炉中历练才能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一)社会文化氛围的创造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1]确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在生活中受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社会本身也是最好的学校,一个积极进取的社会文化氛围就是中学生个人成长最好的环境。

正如师范学校竖立孔子、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塑像,社会也应该有相应标志来反映社会文化形象,当社会中弥漫着浓重的价值观文化氛围时,中学生就更能感受到先进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就像路边、街边、公交站、宣传板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就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像蕴含着多元传统理念和先进价值的节日文化,就像通俗易懂、广泛普及的公益广告和普法栏目,就像积极向上、宣传正能量的大众传媒引导,就像优秀经典的影视、音乐、文化作品……置身其中,受益匪浅。学校讲座训导可能是枯燥无味的,所以中学生如果能从生动鲜明的实践活动参与中获得价值理论,如果能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欣赏中挖掘到时代价值,如果能从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中感受到教育价值,都不失为有效的价值观弘扬方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在潜移默化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渗透,用生动丰富的形式对中学生浸濡,借助社会力量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精神偶像的塑造

对中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空洞乏味的说教他可能不愿意听,晓之以理地劝服他可能短暂地接受一部分,结合社会实践他可能转化多一点,那么如果还能够应用他们对偶像的兴趣和追求,打造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精神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位学者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尤其当死板生硬的教诲能够与活生生的榜样结合起来的时候收益会更大。

所以,一方面社会要以开放包容、批判发扬的心态去积极挖掘中学生所喜欢的偶像身上的闪光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宣传他们,树立正形象、发挥正能量,将其与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将学生对偶像的热爱引导到对先进价值观的认可和热爱上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发掘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接地气的草根偶像,就像“感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们真实而有血有肉,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道德觉悟,实现学生们对榜样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表面认识升华到积极践行的转变。

(三)社会网络平台的打造

在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便捷、更加多元化。我们要在社会中找到更为合适有效的教育载体,帮助学生搭建更为高效有趣的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学习平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曾主张“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因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必须重视环境的影响力,对环境进行积极的塑造和引导,以免出现学生学习“5+2=0”的教育悲剧。尤其是信息社会,网络媒体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学生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受网络环境资源的影响,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对网络知识的学习都超越了以往任何社会,微博、微信、QQ等各种社交网络平台,搜狐、新浪、腾讯等各大网络新闻媒体都是学生们几乎每天都会关注和应用的事物,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些平台和契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渗透影响是潜移默化、和风细雨的,但是效果可能确是深远持久的。

所以,打造学生接触甚多的、乐意接受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网络平台,清理整治各种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让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能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中学习了解新鲜事物、交流讨论感受体验,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社会生活则是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是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验室。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无论外界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灌输进行得多么好,最终还是需要中学生自己的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吸收为自己的观念,并能够运用其指导自己的言行,真正使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践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5]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

[6]王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