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养成

2015-10-14 23:28马雯瑄
学理论·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理想信念

马雯瑄

摘 要: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理想信念由清晰走向模糊,由相对单一走向更加多元,由理性走向非理性进而趋向缺失。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重要功能之一,结合军事理论课的内容与课程特点,用“民无国不安、国无防不立”的思想感染学生;用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历程激励学生;用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影响学生;用深邃的军事文化引领学生,从而达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养成。

关键词:理想信念;军事理论课;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144-03

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上面对广大青年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如何使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教育目标的应有之义。这其中,作为大学生入学必修课程之一的《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一方面,从教育者、学校乃至国家等不同层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都给予高度关注,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每个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必然会对自己未来人生有所期许,更有对理想信念的确认。多项研究都表明“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奋发向上的……”①但纵观当下大学生实际状况,现实的境况不免令人失望和担忧。尤其对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理想信念教育更显迫切。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

1.理想信念由清晰走向模糊

在基础教育阶段,“在我们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人心中还有自己的理想。这些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1]到了高中,尤其在高考这一唯一性认定人才标准的规约下,理想信念变得清晰而直接:考大学、考好大学这一目标成为明确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理想信念。而进入大学,在已有理想实现以后,当“将来时”“正在进行时”转而成为“完成时”“过去时”,大学生开始变得精神萎靡、无病呻吟,甚至体质下降,上网、吃饭、睡觉成为“必修课”,其他活动都可有可无。在一份有关学习规划的平时作业中,学生这样写道:“高中的时候为学习很累,但很充实,因为目标明确……大学过得很轻松,但隐隐地有一种不安,像个流浪汉,自己的灵魂无处安放,不知道明天会是怎样……”“你问我理想信念,我认为根本不需要理想信念,现实太残酷,以前有的理想信念已经被现实打得消失殆尽……”理想信念变得模糊甚至消失成为普遍现象。

2.理想信念由相对单一走向更加多元

中学阶段的理想信念有趋同的特征,但凡进入中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深知自己目前要面对、要克服、要达到的是什么目标。升学率是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现实依据,考取理想学校是家长、社会评判一名学生的可行标准,就连学生本人也将此确定为能够证明其成功的唯一筹码。在这一氛围的驱使下,学生的理想信念单一而坚定。而十年寒窗,一朝登第之后,在先前理想已经实现的背景下,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大学校园,必然会导致进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有的大学生会以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为第一目标,敢于担当,勇于探索;有的大学生以爱国为己任,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放在第一位,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有的大学生则将维持道德底线,仅做一名遵守社会规则,不损人利己的“好人”;而有人则浑浑噩噩,无所作为,漫无目的。大学充斥着“存在即合理”的味道。任何一种选择都成为没有对或错、是与非的合理存在。

3.理想信念由理性走向非理性进而趋向缺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心智走向成熟的阶段。那么,理想信念应该趋于稳定与成熟,其表现应该更为理性。但在对一年级大学生的调查走访中我们却发现,中学阶段形成的已有理想一旦实现,那种在中学阶段形成的稳定、可预见的理想信念一经完成,大学生反而出现了理想信念的“空洞期”。大学生生活学习缺少目标感,学生中间普遍缺少成就动机,对任何人与事都漠不关心,很多学生自我放弃,仿佛只有强刺激才能使自己的神经稍稍有所反应。而近年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也间接证明了我们的看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疾病的高达3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的社会群体。”[2]所以,大学生出现这种状况与其说是一种非理性趋向,还不如说理想信念在这里已经严重缺失。

二、《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路径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人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的有机统一。”[3]军事理论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军事理论课程所展现的现代国防的发展、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信息技术和军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的传播等等,这些都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大学生可以在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感悟中确立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只有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精神,有良好的责任心,才能积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可以为祖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1.用“民无国不安、国无防不立”的思想感染学生

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古今中外,要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统一与发展,都必然以国防的巩固与加强为前提,所谓“民无国不安,国无防不立”。国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没有安全保障。”[4]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学到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才能够担负起祖国对大学生所寄予的希望。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更是牢固树立其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曾经的战争似已远去,但战争划过历史留下的印迹,现实状况的多样,国内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等等都在警示我们:国家强盛必以国防强大为前提。也因此,高校必须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把军事理论课程作为大学生加强国防观念、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如果大学生缺乏国防意识,缺少担当,那么这种缺失必然会导致国家整体的国防意识倒退,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每一个国家都追求稳定发展,所以要把民无国不安、国无防不立的思想深入到大学生的心中。

2.用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历程激励学生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九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革命与国防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成功。军事理论课程中对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历程有着详细的讲解,课堂上可以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来激励学生养成远大的理想和信念。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成为摆在国人面前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之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六场战争,与此同时,共和国现代化国防建设从弱到强,从单一的以步兵为主的陆军发展到海陆空导弹等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模式,军队建设方向从打赢机械化战争向适应信息化战争模式进行转变。党的十八大后更是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关注海权,积极维护海洋领土安全。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无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拥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大军队,建立强大国防是所有成果的重要保障。在军事理论课程中对这些过程进行详细描写和述说,大学生在学习中不但重温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建立强大军队的视角,构建和巩固现代化国防的高度来学习、认识、理解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在了解了历史后,就会产生一种荣誉感,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理想信念,从中国革命伟大历程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总结革命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从中收获知识和思想,追求实事求是,这是大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指导思想,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追求真理的勇气,继承光荣的历史使命,并且不断去超越历史,改变历史,开创出属于新一代大学生的天地。

3.用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影响学生

军事科技是维护国家主权与经济安全的关键之处,在军事科技上要不断追求创新、高效的准则,保障军事高科技的持续性健康发展,近些年的局部战争,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都不难看出军事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与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周边数十个邻国,地缘关系十分复杂。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渐上升,在“中国威胁论”的舆论环境中,周边国家,尤其是一些世界大国对中国崛起“心怀恐惧”,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中国崛起正在被多方面遏制,尤其在军事上,已经和正在对中国形成满月形战略包围。对此,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作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后盾,在习近平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建军思想指导下,我国国防力量在各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骄人成绩,近几年我国先进武器装备呈井喷式发展,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型装备已在军中出现。例如094式核潜艇列装战略核潜艇部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以及陆基中段反导系统等等,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及系统介绍在军事理论课程中都有详尽说明,通过对“百步穿针”的精确制导技术、对“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侦查监视技术的介绍,以及新概念武器等等的学习,自然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4.用深邃的军事文化引领学生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乃至一个社会个体,最本原的力量始于文化,文化始终具有启迪智慧、引领精神、传承文明等作用。所谓军事文化就是人们在军事实践中所形成的军事创新能力、军事活动方式以及创造的精神成果(所有精神产品以及武器装备等物质产品中的精神因素)[5]。军事文化是在军事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精神成果,对军队建设与军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军事理论课程中,军事文化所呈现的思想内涵与指导功能贯穿课程所有内容,它规约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人民军队的宗旨,指导人民军队的发展。通过对军事理论课相关内容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深邃的军事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文化的高度,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建军原则,理解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解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理解人民军队的铁的纪律等等。引导大学生关注一些军事、国防方面的话题,培养爱国情感,能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是保证人民军队性质,强调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强军事文化建设可以全方面提升国家作战能力和履行历史使命的需要,军事文化是政治保证力、思想引导力、精神驱动力、科技创新力的发展基础,能够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把军事文化深入到大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培养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价格观,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大学生可以从军事文化中学到坚忍不拔、善于谋略、不怕艰苦、严守纪律、爱国爱民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思想和规划提前提高了一个档次,要积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军事文化传统,中国只有不断增强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建立国防,保障人民群众能够生活在和平安乐的环境。

三、《军事理论课》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构成整个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两个方面,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参与军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学习。所以,所学习的理论内容要尽可能结合他们的军训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理想信念教育身体力行地落到实处。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军事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不应当在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将其忽略;在军事理论教育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其为祖国繁荣复兴做贡献的决心;军事理论作为大学入学的第一课,应当为其今后的主动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

其次,在军事理论课程中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门课程。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军事理论课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五个模块,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这五个模块的内容体系做详细周密的安排,认识各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理清各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军事理论课程的内容理解得更为通透,才能从内容体系中更清晰地认识理想信念教育的着眼点。才能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把理想信念教育顺利实施下去,这样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学生的需要,多理解他们的困惑以及他们的追求。这就需要在课程中除了介绍和学习相关军事理论内容,更重要的还要结合学生特点,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军事理论的相关知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确立,不是为功利目的而形成的暂时观点,更不是只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一次交易,它是一种存活于大学生脑海中的理性思维,要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能够放在为国家、为民族、为实现中华之崛起的伟大目标中,也只有将自己的人生目标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置于“中国梦、我的梦”的高度,人的意义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和展示。也只有确定了高远的理想信念,同时又能将高远的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伟大的理想与现实的根基的对接。贯穿军事理论课始末的正是这样一条“线”,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踩大地”,从而最终形成既符合实际又有高远志向的理想信念。

四、小结

军事理论课程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能够引导学生有良好的理想和信念,军事理论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心,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大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从而达到理想信念的有效养成。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九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126-127.

[2]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5):664-679.

[3]朱丽霞,喻学林.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6):177-179.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3.

[5]谢雷.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17):76-77.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