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内容摘要】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都是生物学家从生物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正是由于这样的学科特点,才使得学科能力培养需要注意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学科能力
通过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生物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生物素养。其中,生物学科能力就属于生物素养的范畴,主要涉及到生物认知能力、生物信息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就现阶段而言,教师通常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让学生对相关考点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教师应该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为学生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专业素养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同时还包括教学方法。要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那么他们很可能就无法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甚至有可能会误导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会使课堂教学的收效甚微,这很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所以,教师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课堂教学能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定期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该章节的内容涉及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染色体变异”等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遗传效应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物知识对该章节进行讲解。要是教师发现学生对该部分的理解仍然存在问题,教师就应该展开教学讨论,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才能有所保证。
二、合理设置生物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由于生活背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和基础都有所不同。以往,教师只是千篇一律地展开教学,并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提高。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时,不妨贯彻多元化的理念,并尽量让教学目标朝着开放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设置生物教学环节。由于该章节涉及到“光合作用”的内容,所以教师应该这样进行课堂设计。首先,教师对与之相关的生物科学史加以提及,然后设计科学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拓展。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场所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科学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帮助他们主动拓展学科能力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往,教师掌握着整个课堂的发言权,教师怎么说,学生就应该怎么做,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只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强行干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学习计划,并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主动探索生物知识。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章节涉及到“基因工程概述”和“基因工程的应用”等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就应该让学生查阅和“基因工程”相关的课外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主动表述出来。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主动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并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以后的学习和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学科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应该合理设置生物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帮助他们主动拓展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 温如春.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27-31.
[2] 牛月霞、杨万年、崔鸿. 减负: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4):92-94.
[3] 王祖浩、龚伟. 国内外科学学科能力体系的建构研究及其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13(10):101-10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