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晖
摘要:“翻转课堂”带给教育界的是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新的突破,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的多元化发展应基于教师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的逐步实现,基于教师个人在课堂内外不断的自我提升与完善,基于教学单位在有限条件中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教师发展铺路,基于师生良好互动中的教学相长,只有多措并举,多力并行,才能实现教师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多元化发展;路径探析
“翻转课堂”带给教育界的是全新的探索和尝试,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颠覆,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外文名称Flipping the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翻译为“反转课堂”。2011年起兴起于美国,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教育界普遍关注。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意义的课堂发起挑战,也为苦苦探求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人们带来新希望。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一)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由小变大
传统教学模式中,师为主导,教师的讲授进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进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增大了,可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节奏来安排学习,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研究,自我管理意识变强。
(二)师生间的学术碰撞由弱变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交流明显增多。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与提问,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困惑点和教学难点。课上师生互动增强,有效的课堂时间变相增加,有针对性的相互讨论,师生之间的火花碰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由低变高
以往的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道”,课前的认真备课,课上的清晰表述,成为教学“圆满”的最重要环节,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微视频制作、以互动为主的课堂讨论、体现多样化的课堂学习评价等都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对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现在的教师队伍,学历高、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是有目共睹的,但在这高与强的背后隐藏的低与弱也不容忽视。师生互动少、理论联系实际水平低、应变能力弱,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的身份由传授者向指导者转变
教师不再是“留声机”,讲授不再是课堂的主旋,教师要转换传授者的角色,投入更大的精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发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潜能。
(二) 教师的知识由“专业”向广博转变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性的设定,无疑对专业教师提出知识广博性的要求。尤其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制作精良的微视频需要一定水平的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最新的专业前沿需要紧跟时事和学术专业动态,生动的课堂组织需要较强的组织能力,赋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需要一定的专业化的练习,如此广博的知识储备对每一名教师而言,都成了必修课。
(三) 教师的作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展
自古教师教书育人,其形象也多局限在三尺讲台。现在教师的作用可不仅是在小小的课堂,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之大,甚至惠及终身。
三、教师多元化发展主要路径
教师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是美好的愿景,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多元化发展,不应仅体现在传统意义的教师培训或是某一模板的重复再造。教师发展基于教师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基于教师个人在课堂内外不断自我提升与完善,基于教学单位在有限条件中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教师发展铺路,基于师生良好互动中的教学相长,只有多措并举,多力并行,才能实现教师多元化方向的发展。结合教育大环境叠变和教学现实问题的基础,提出以下几条教师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一)建立在教师共同体之上的多元化发展
教师发展要彰显个性化特征,更要实现群体化效应,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间的研究与教学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团体协作、教学资源有效共享已经刻不容缓。信息知识的快捷传输,使师生同处一个信息接收平台,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和梳理更多的教学内容,迎合学生的求知需求,时常困扰教师个体。教师们的反思显得空泛,教师间的协作拘于形式,甚至出现以牺牲学生的利益为代价的尝试性教学。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使教师个体显得很渺小,个性思维的局限性也很难适应新教学模式的纷繁变化,教师间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和同伴互助更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良。
2.创新模式探索,初见成效。“一课多师”和“挂牌上课”等模式,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曾有人担心“一课多师”下的“集体备课”会抹杀教师个性化课堂的特质,会使教学再度陷入谁讲都一样、何时都一样的窘境。但事实证明,教师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在教师共同体上,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群体自身的资源优势,同组备课、重难点突破、群论后的策略与方法、课堂动态的模拟,精品课堂的淬炼都将成为这种模式下的硕果。
(二)基于教师个人能力提升的多元化发展
群体的力量是教师多元化发展的坚强后盾,个体的张扬与素质提高是教师多元化发展的先锋。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要提升,更要依赖自身潜能的挖掘和不断的自我完善。
1.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教师针对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称为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先是教师课堂的信息传递,再到课后学生的“吸收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建构了这个学习流程,现在是课前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再到课上高效互动下的“吸收内化”。
2.应需而强的综合素养。教学模式换化、教学难度提升,对于教师而言仅作三尺讲台的传授者,必将被迅速淘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制作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具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表达,拥有专业视野的开拓与创设,积淀和锤炼教学艺术,总结实践经验等。实践表明,教师主动学习专业前沿、掌握教学理论,在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方面最为有效。
(三)建立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基础上的教师多元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发展,更服务于学生发展。师生互助、教学相长是教师多元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1.养成生活化教学理念。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这样说:“人回归生活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生活化教学理念就在于彰显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存,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由师长向学友的转变,势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打破教学壁垒,促进教学相长。
2.凸显教师个人专业思维培养。以学生课前、课后的反思为契机、在教学中通过学生针对教学提出的问题,不断激发教师的反思,促使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更注重个人课堂课程资源的积累与开发。尤其突出学生关注的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
3.开展师生间项目化研究与合作。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承载体,学校要搭建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平台。结合学校的特色与实际,开展项目化研究,拓展师生视野。在全球性教育变革潮涌下,发掘教师多元化发展的生长点,追求优质教学效果,助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永贵,刘成新.翻转课堂实践探索[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5,(1):41-65.
[2]刘荣.翻转课堂:教与学的革命 [J] .基础教育课程,2012,(2):12-28.
[3]刘荣.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 [N] .中国教育报,2014-4-9(06).
编辑/岳 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