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春燕,王琍梅,刘丹丹,金明浩,杨晓磊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凸显出来,如今已成为一个不得不尽快解决的社会现状。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和一些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新鲜的血液为公司注入活力。因此,并不是大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而是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就业的能力,所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就业能力不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可以通过培养获得的。
国内外众多学者大多认同,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样也是高校体现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良好监测方式。
相比于国内,英国高校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而格外注重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提供专门的部门支持开发就业能力,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入到日常的学习规划中;与公司达成协议,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到社会的实习机会,又能为公司提供合适人才;建立学生档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我国有关专家近些年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突出办学特色、优化传统的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就业指导能力等。
就业能力的表现:根据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建立大致可以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为以下五个重要组成部分:求职应聘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情绪快速调整能力。这些重要的就业能力组成部分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只有每个能力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获取工作的能力,而是大学生能够获得一份与其学历相对应的合适职业的能力,同时也是能够保持工作的一种能力。大学生进入职场是刚刚开始,从事的职业是否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关联在一起,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就业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统率力,信息整理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迅速攻克疑难问题的能力,独立认识问题并找到关键的能力等。
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是尤为重要的,也可理解为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这个人的特质、个人属性等。对于个人修养这一问题,有人把个人修养与情商联系到一起。情商是一个很宽泛的词,你可以理解为个人魅力或人格品质等。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来说,不仅要灌输知识,也应该帮助学生提升个人修养。
Harvey,Locke and Morey(2002)曾指出,大学生能否顺利地由学生转化为职业角色,高校起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高校要从自身的教学特色和每个学生的个人因素出发,制定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方向,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因素制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普遍性较强,所谓的热门专业如计算机专业在各大高校都有专门的专业设置,这就使得高校之间的专业设置重复,导致某一特定职业与现实社会所需求的脱节,使得供需关系产生了矛盾,而且各大高校在专业设置时专业口径的宽细问题也必须值得深思。
以大学就业能力开发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设立跨专业的选修课,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达到了就业能力的提升;设立公共实践课,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设立创业课程,培养创业奋斗精神,当今社会已经没有了所谓的铁饭碗,创业既能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还能缓解就业的压力;增加专业导向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更了解本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的用途。
培养方式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达到实现的具体方式。如:依据个人能力采用导向式的课堂教学、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其他高校进行定期交流、支持大学生创业、完善教学方式与制度、加强师生管理。
大学教师在大学生人格培养上也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渐渐地接触社会,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并不成熟,在这期间大学教师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教好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大学教师的良性引导可以加强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也能渐渐地认识并融入到社会中。
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制度(专业指导教师、毕业校友、业界前辈的指导),设立职前教育的相关课程、就业服务(提供一些招聘信息、组织校园招聘会),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
各大高校不仅要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也要了解当今社会的需要,与各企业间增加互动,实行生产和实习合作,建立企业与就业人才的双赢桥梁。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估也是大学生能否就业的重要因素,建立培养评价机制也是势在必行的。大学生就职其实是就业能力的起点,在未来的职场上能否有所发展与发展潜力同样是就业能力的评估,因此对就业能力的评估是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并非单纯地找到工作这么简单。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近几年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社会现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致可以由五个要素构成,分别是:求职应聘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展现能力、情绪快速调整能力,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大学生就业能力通过上述主要的五个因素,可以分成三个递进层次,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情绪快速调整能力层,大学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而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严重影响到工作效率,不利于进一步的发展;中间的便是自我表现能力层,它促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培养和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表现自我;最外层是实际应用层,它是根据大学生求职应聘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能力构成的。根据每个人自身因素的不同,相应的培养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因材施教。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和综合性的运用。
[1]《北京就业》编辑部.近六成缺乏明确就业目标——大学生求职难难在就业能力差[J].北京就业(成功就业版),2007,(9).
[2]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学位论文,2012.
[3]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学位论文,2012.
[4]York,M.and Knight,P.Self-theories:some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Studentsin High Education,2004,29(1).
[5]Harvey.L.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