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玲
摘 要: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并取得良好效果呢?具体做法是:注重学生需要,激活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朗读课文中认读;发挥想象,合作学习,自主记忆;扩展阅读,复现生字;拓展识字途径。
关键词:自主意识;字卡;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并取得良好效果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注重学生需要,激活自主意识
曾读过一则故事:有个孩子画了一幅题为《我陪妈妈逛街》的彩笔画,画面中全是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腿。妈妈看后很不理解,于是亲自到街上蹲下来和孩子处于一个高度。这时,印入妈妈眼中的竟然全是大人们的腿,这时妈妈恍然大悟。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面对一年级的孩子,要想真正了解他们就必须“蹲下来看孩子”。教学中我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合作,与学生沟通,观察学生,从中发现他们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教室的布置要充满童趣。有学生照片的个人展示台贴满整个教室,每个展示台分两部分:一是“瞧,我认的字”;二是“看,我读的书”。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识字及读故事的题目写在上面。
二、引导学生制作字卡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字卡,有很大的好处:一是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让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缓解了识字量大的压力;四是为以后的写字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制作字卡的材料、字卡的大小均由学生自定,我只在字卡的形状上适当下了点工夫:一开始都是我先自制字卡展示给学生,之后再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字来制作字卡,最后我再从中选出色彩、形状都新颖、别致的进行展览。如有的学生将《两只鸟蛋》中的字卡制成“鸟蛋”的形状,有的将《荷叶圆圆》中的字卡制成荷叶的形状等。这样几次之后,学生制作的卡片就很有艺术美感了。
三、在朗读课文中认读
专家多次强调,要指导学生整体认读生字,要通过复现巩固识字。面对一年级两册教材共计837个汉字的识字量,我们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详细的分析。既然识字的目的是阅读,我们何不反过来借助课文的阅读来识字呢?
在学生已经动手制作了字卡,对生字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再领着学生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这种复现再生动不过了。在教学中我通过范读、生练读、自读等多种形式的大量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生字自然也就学成熟字了。
四、发挥想象,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课文读熟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了。我认为此环节最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然后由组员推选出识记方法最好的参加全班交流。教师也可适当参与,给学生启发性的引导。如,在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的生字时,我首先展开想象:射箭的弓拉长了就是“张”;两个小男子汉跑到太阳上面去了就成了“替”。学生受到启发后想象的火花此起彼伏,如“月亮的一半就很胖”“青草长了一颗心就很有感情”了等等,举不胜举。当然我认为这些联想不必十分考究,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想象中、在成功的喜悦中识记生字。
在不断的趣味识字活动中学生学出了灵感、悟出了方法、学会了创造。如识记“做、座、坐”时,学生就自主创编了一首儿歌——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人旁;识记“并”时创编了“开心长两角”的儿歌。这样的识字活动,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打开想象、联想、分析和综合的闸门,品尝识字的乐趣,体会创造的快乐。
五、扩展阅读,复现生字
“温故而知新。”重复是记忆的金钥匙。学过的生字如果不让学生多次接触,很快就会忘记,特别是刚学完以后,遗忘的速度最快。我认为解决遗忘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创造条件让生字复现。
复现的方式很多,如将学过的生字写成字卡贴在教室,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复习;每学完一个单元,用相关的生字编写童话、故事、儿歌让学生来读等,但扩展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复现方法。我充分利用《语文实践》及《小学生语文课外必读》等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加强课外阅读。
六、拓展识字途径
我校地处伊宁市城乡交接带,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周边的农村,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生源优势拓展识字途径,如“我给蔬菜找名字”(贴菜名)“我给动物找家”“摘果子”“‘看庄稼”等等。事实证明,由于学生的识字活动处于一种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加上我对识字量大的孩子不断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不仅主动去识字,还把这种习惯延伸到了课外,使儿童识字的潜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
参考文献:
李晓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J].群文天地,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