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高中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2015-09-10 07:22曹琳琳
考试周刊 2015年101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曹琳琳

摘 要: 鲁迅作品以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语言艺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认为鲁迅作品难学。就其教学方法,文章从抓住关键字词,紧扣情感脉络;强调以文为本,提倡感悟阅读;倡导联想想象,开展比较阅读;领略其“经典性”,感受其“实用性”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 教学方法

有学生戏称:高中语文学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不仅学生如此,一些语文教师也同样感觉鲁迅作品难教。有学生说鲁迅作品的语言深奥、晦涩,甚至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主旨。因此,老师很多时候感觉不知道如何教。这是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是,鲁迅作品本身具有的价值决定了其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

一、抓住关键字词,紧扣情感脉络

鲁迅作品除了小说外一般篇幅比较短,但文章的情感脉络比较分明。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有利于深入解读作品。这就抓住文中关键性的字词与语句,从中找出贯穿于作品的作者情感,从而理解文章主旨。例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文中作者表达了对反动政府虐杀爱国学生罪恶行为的极度愤慨。同时,作者看到了反动文人肆意制造与散布谣言的阴险嘴脸。但更多的表达了对爱国学生面对反动政府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的崇高精神、钦佩之情与惋惜之情。这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贯穿全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达情感的句子与关键字词。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这几句看似前后矛盾,但形成了一条语言链。仔细分析可以让学生感知鲁迅写这篇文章时的复杂心境与矛盾心情,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这样的关键性字词与语句,为理解全篇中作者的情感贯穿成一条红线,抓住条线,为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调以文为本,提倡感悟阅读

我们应该承认,鲁迅作品语言晦涩难懂。但是,只要我们做到以人为本,提倡感悟阅读就能创造性阅读作品,就能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语言文字与材料的感知,从中悟出鲁迅先生厚重的人文情愫及鲁迅那深邃的思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实践证明,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生命体验中悟出鲁迅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才能实现真正阅读鲁迅作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祥林嫂失去丈夫、儿子、家庭的悲剧中。而应该深入解读作品,感悟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是真正目的。祥林嫂的悲剧是个人悲剧,也是封建社会下所有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更是底层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是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病魔吞噬了祥林嫂丈夫的生命,狼吃了祥林嫂的儿子。那么祥林嫂的命是谁夺取了?是饥饿,是严寒,是鲁四老爷?学生在初读时可能认为是“命”,我们不难理解学生受到“宿命论”的影响而给出这样的答案。但是,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感悟阅读就能挖出封建礼教这个罪魁祸首。

三、倡导联想想象,开展比较阅读

联想与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阅读方法。我们在鲁迅作品研读中不难发现,与主题相互关联或者暗合的现象很多。如鲁迅总是揭示民众的奴性,并向其宣战。例如:作品《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在大堂受审时,他知道审问者的来头,于是膝关节就自然地宽松。当别人让他不要跪时,自己还觉得站不住,便趁势跪下了。在作品《灯下漫笔》中,鲁迅这样写道:“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由此可以看出,鲁迅总是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国民的奴性。这对学生来说,就要通过联想与想象分析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比较法完成。比较阅读法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时产生顿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鲁迅的散文与小说来说,首先应该从写作时间、时代背景分析。其次,从作品的选材、刻画人物的手段、作者对人物持有的态度等进行深入比较。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深入研读鲁迅作品。

四、领略其“经典性”,感受其“实用性”

鲁迅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了,今天的学者、教授、专家只重视其“经典性”,很多时候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阿Q正传》这篇小说,当时很少有人懂得这部作品。阅读与欣赏一部作品的基础不是懂,而是对作品本身的可感受性。而且人的理解与吸收是在一生中逐渐丰富并发展起来的。今天阅读《阿Q正传》这篇小说,不仅要领略这篇小说的“经典性”,更要感受这部作品中所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与实用性。阿Q这个人物性格特征是复杂的,不仅具有典型的封建社会下的小农思想,而且具有今天仍然需要的“精神胜利法”。另外,像《祝福》、《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常选的篇目,人物形象都具有很强烈的直接可感性。典型的人物形象阿Q与他一生的命运,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可感觉、真实的。受到中外无数读者的接受与喜爱,至于内在还有什么更加深刻的含义,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有更深感悟。

总之,鲁迅作品的教学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鲁迅作品中洋溢着深邃的思想与崇高的精神,充满无尽智慧与光芒。这是对高中生进行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教育的最好题材。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文本、明确目标、优化策略,这样,才能让鲁迅精神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尹奇岭.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存续与删减之争[J].中国教育学刊,2013(07).

[2]李洁.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2(08).

[3]邱秋.中学教材中鲁迅文章删留及教学浅见[J].现代中国文化,2014(01).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今天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的教学中获取什么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温情解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