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智万
自2014年9月高一历史科开始使用“导学案”教学至今,已经历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这10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一起分享学习进步的喜悦。有过些许苦涩,也有初恋般的甜蜜。结合这一年来的教学实际,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历史“导学案”的构成
我校高一年级的历史“导学案”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第一部分是“预习导学案”,它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力图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与难点,用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第二部分是“课堂检测题”,在课堂前几分钟老师下发给学生当场检测,用于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第三部分是“当堂训练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当堂训练,生成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学习小组当堂解决。第四部分是“课后拓展题”,由学生课后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
二、利用“预习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案”的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初入高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导致他们上课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要学什么、听什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致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将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积极性,基础掌握不牢,学习成绩跟不上去,厌学情绪将越来越浓。在课改伊始,我就重点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强制性手段逼迫他们课前预习。如采取课前老师不定时检查与学科小组长定期检查各小组学生预习导学案完成情况,老师当场将各组检查情况公布在黑板上,并将检查结果与加分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个人与小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以小组的力量督促本小组个别不主动预习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自主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案中已有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老师不讲,学生通过预习能理解、掌握的知识略讲,老师重点讲解学生难以掌握或理解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采取提问或竞答形式让学生当堂解决,并将学生解决的结果与加分奖励相结合,学生答对得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有预习的学生就比较容易拿到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加分提高他们预习的积极性。通过平时交流与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且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三、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如“课堂检测题”或“当堂训练题”中生成的问题或教学内容中开放性问题及多角度分析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时间不宜拉得过长,对于学生探究的结果,教师的评价应该有针对性,多肯定、表扬,肯定其回答问题的正确度与积极思考、参与态度,少用批评、否定的语气,应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勤于思考与团结协作及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不是每一课非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通过与学生交流与问卷调查,课堂探究应该视教学内容而定,否则学生会反感,口动了,心与脑不动,表面轰轰烈烈,其实趁机聊天,质量不高。
四、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对于学生的期末评价,我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在学期初,我将评价标准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评价的标准,知道他们努力的方向。如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我采取的评价方法如下:
高一历史科评价标准(平时表现40分,考试成绩60分)
在评价表中,学生的上课表现、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由各学科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讨论后认定;作业完成度等第由各小组长统计老师平时的批改结果,如超过15次获得优秀即认定了优秀,不足15次且良好较多则认定为良好,以此类推。学生的奖励分由平时上课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给出的评价累加,一节课堂教学中同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得分采取递减制度,如张三第一次回答得2分,第二次竞答得1分,第三次得0.5分,以此防止个别优秀学生的刷分行为。如果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竞答,则给予3分奖励,2分为基本分,1分为勇气分,激励他们参与到学习中。
通过这个评价标准,一些平时学习散漫、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由于虚荣心、要面子及小组其他同学制约的因素,现在基本上能为了争取优秀等第而完成作业,上课偶尔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争取奖励分。如一班的陈华基础较差,平时上课常睡觉,这学期有一次上课认真听讲,我刻意表扬了他,后来他连续三节课第一个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历史科成绩由原来的不及格到半期考、期末考进步到了及格。一班与二班的一些后进生,上学期前半个学期作业不完成或字迹潦草应付了事,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从上学期后半期以来至今作业基本上能获得优秀等第的评价,虽然有些人作业是抄袭的,但有做总比没做的好。
五、“导学案”要求老师不断学习、探索
自从实行“导学案”教学模式以来,我感觉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由度更大,较以往轻松多了。当然,这个轻松是建立在平时准备中的,如预习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是一页A4纸,这就要求自己编写时认真、严谨,要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注重突出重难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与框架,而不是面面俱到,繁冗复杂,要对学生的自主预习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在练习选择上,课堂检测与当堂训练要立足于会考,我编写的导学案练习题源于2008年至2014年的会考题,而课后拓展题略有提高。这些练习学生懂得做,能够做,他们就会较好地完成。如果题目太难,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就毫无意义。
总的来说,“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立足学情,及时总结得失,聆听学生心声。备课组老师要同舟共济,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适时制定对策,灵活操作。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明天会更好。
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14年度课题,编号zh059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