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艮
[摘 要]科普说明文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科普说明文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以达到提升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目的。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情感,关注语言特点,注重文本拓展,使科普说明文教学精彩起来。
[关键词]科普说明文 课堂教学 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8
在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把握这类课文教学的要领,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下。其实,说明文同样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同样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如能精心选择教学点,照样可以使说明文教学精彩起来。笔者主要以《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感悟文本情感——凸显“读”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教材中能够凸显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者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真情实感,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味,只有这样,学生对文本的体会才能更加深刻。
师:提到海洋,许多人自然会想到蔚蓝色的大海,或者阳光、沙滩、海湾……在同学们的眼中,海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海洋的大和波涛汹涌。
生2:我感受到了海洋的变化莫测,刚刚还风平浪静,转眼就可能波涛汹涌。
生3:海洋既给人们带来了资源,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师:海洋是不可预测的,海水是不可斗量的,那么面对海洋,人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大家读第三段。(生读“千百年来……只能望洋兴叹”)
师:什么是“望洋兴叹”?怎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海洋的特点进行朗读,并且注重对学生朗读效果的评价与指导。就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下,学生逐渐读出了人们“热爱海洋,畏惧海洋,对海洋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如此一来,在朗读中,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受也更加深刻了。
二、关注语言特点——注重“品”
说明文具有用词准确、讲究、严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为了体现说明文的文体特征,除了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以外,还要让学生从具体语言的描述中,品味到说明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为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升语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出示“不过人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请大家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开发、利用、保护、珍惜”。
师:这些词语有什么用?
生2:这些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了在目前情况下,我们要注重开发,又要注重利用,既要注重保护海洋资源,还要珍惜海洋资源。在这里,这些词语既互相促进,又互相补充,对如何对待海洋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极力挖掘文本中有效的语言资源,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这样教学不仅使科普说明文增添了魅力,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升了语用能力。
三、注重文本拓展——适当说
在课堂教学时,结合教材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说,使学生在说中拓宽视野,增长科学见识,达到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目的。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海洋的信息,以及人们在开发和利用海洋上已经做出的贡献,那么,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你们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的?你们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上又有哪些奇思妙想?
生1:我想把海水变成淡水,让出海打渔的人有水喝。
生2:我想在海洋建大桥,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在海里行驶被海浪打翻了。
生3:现在陆地上住宅这么紧张,我想让人们移居到海底,海底一样有阳光,有新鲜的空气,人们照样可以快乐地生活。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为媒介,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创新的基础,虽然学生在海洋开发和利用上的想法还很稚嫩,还不成熟,但是,这无疑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使学生迈出走进科学的第一步,这也是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科普说明文上得有滋有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使学生在充满快乐、趣味的阅读课堂中演绎出说明文教学的无限精彩。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