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自身阅读能力与习惯直接影响到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在选择课外读物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再加上小学生阅读技能没有形成,方法简单,阅读课外读物时往往是囫囵吞枣,导致课外阅读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教师应指导班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悦”读,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求。
(一)故事激趣法
故事人人都爱听,特别是对于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教师可经常选择一些趣味性、连贯性很强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让学生身临其境。此时教师故意留有悬念,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戛然而止,告诉学生:后面情节更精彩,欲知后事,请同学们自读原文,跟着作者一起领悟吧。此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希望他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感动。
(二)氛围感染法
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扩大阅读效果。一是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让图书角成为班级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二是榜样激励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事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仅如此,还要在班级树立典型,经常让班上学习优异、热爱课外阅读的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阅读的经验,为大家提供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标杆。三是家校互动。教师倡导父母和孩子们在家中一起进行课外阅读。阅读课上,邀请优秀的家长为孩子们阅读书籍,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活动激励法
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能够让同学们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强烈的阅读需要。一是建立读书小金库。教师要求学生每天保证30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并记录在小本子上,就可以到教师这儿领取10元人民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读书读报的意识、兴趣、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读书会,畅谈各自的读书体验。三是制作手抄报。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能力融于一体,使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四是举行故事会、演讲会、读书征文、评选最佳读书能手等丰富多彩的小活动。
二、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学生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在选择课外读物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同时还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和报刊。
(一)适时推荐与教学相关书籍
适时推荐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籍,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等。如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二)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读物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可以推荐阅读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丰富,教师可以推荐阅读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阅读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三)选择“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阅读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规定各学年段阅读量的同时,也特别推荐了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去选择阅读,教育部也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定书目的系列丛书”。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美味佳肴”。
(四)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经典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例如:《实用文摘》《意林》《爱迪生》《儿童画报》等。
三、有效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无论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来看,还是从提高读书效果来说,教师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经典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范本,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需要的部分,进行运用,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速读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要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加大,对新知识的摄取量也日益增多,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是快速浏览,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对信息作出快速的处理和消化。
(四)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精彩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哪怕是只言片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写随笔或读后感。用随笔或读后感的形式记录自己阅读后的深刻感触,以及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对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概述,并在课外与同学一起交流。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课外阅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对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不断探索创新,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乐趣,得到美的享受,收获到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徐德淳.提高山区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方法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1,(1).
[2]李雪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