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娟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切忌花哨、混沌、玄乎。生态型课堂洗尽铅华,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尊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与激情,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展开语文学习,让学生既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生态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29
新课程背景下,生态型语文课堂受到了专家、师生广泛地肯定与赞誉。教学实践中,笔者摒弃传统课堂深挖苦讲、大量练习的做法,积极构建生态型语文教学课堂。
一、回归生活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智慧地参与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们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走出来,走进自然、社会,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由衷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意识。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我特意把教学时间安排在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孩子们怀揣课本,持锨扛镐,真正地“一路春风”“一路欢笑”,到校园附近的山坡上植树。此时正值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之际,“溪水哗哗流淌”“风儿吹起阵阵林涛”,没有课堂上的“导入”环节,孩子们却兴高采烈地吟起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即使平时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张口一个“春色满园”,闭口一句“姹紫嫣红”。
休息的间隙,我让孩子们拿出课本进行朗读,不大一会儿,就有多名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诵读出来,且情真意切,极富感染力。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敢想象的。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半天的时间还略显不足。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神情深深地刺痛了我。他们太需要亲近自然、回归生活了。愿这样的课堂多一点,再多一点,因为这才是生态型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二、彰显生命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应该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当前小学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新闻不时地见诸报端。扼腕之余,我们也提醒自己:语文教学应有效渗透生命意识,构建生态型语文课堂。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读书,我快乐”版块给学生推荐的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我组织全班学生在星期天阅读,包括女生,因为其中所彰显的不仅仅是一往无前、不言放弃的勇气与精神,更是一种对生命起码的尊重。课堂交流中,学生们的发言让我颇感欣慰。有一个学生说:“难以想象,在没有任何可以吃、喝、穿、用的情况下,鲁滨逊依然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现在,有些人动不动跳楼轻生、割腕自杀,他们是真正的懦夫。”
学生们已经学会思考生命,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这正是构建生态型语文教学课堂所需要的。
三、营造氛围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应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笔者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展示环节,学生们充分显示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多种形式进行多视角的解读。
第三小组编排了一个多幕剧,包括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部分。他们还制作了道具,生动再现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一心为国,廉颇的居功自傲,但知错就改的形象。
第五组和第六组针对“蔺相如、廉颇谁的功劳大”展开了辩论,他们唇枪舌剑、妙语连连,博得阵阵掌声。
……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并不仅仅在于表面的热闹,更在于是否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让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从这一点看,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凸显了生态型语文课堂的迷人魅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切忌花哨、混沌、玄乎,生态型课堂洗尽铅华,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尊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与激情,在生动鲜活的学习活动中悄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