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涌泉
摘 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行,导学案已经成为大多数课堂上必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作用。而数学作为一门复杂深厚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将导学案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载体,把学习的要求与知识有效地融合在其中,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与思考问题的路标,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导学案 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具有指导性和辅助性的学习工具与方案,是近年来兴起并在课堂上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背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同时设置问题情境,并为学生进行学习提示与思路点拨,引导学生推导定理、学习知识。描绘了整个知识的脉络,也构建了学习的支架,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命题能力,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水平。
一、高中课堂使用导学案的现状与问题
1.借助导学案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巩固。
导学案的设置一般分三个部分,分别为准备预习、知识学习、习题巩固,分别对应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在新课学习之前,就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依据导学案的引例与背景设置进行预习,通过学案了解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重难点及做一定的知识铺垫,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与不理解的地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按照学案中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与环节进行学习交流,就基础知识进行细化归纳,并学习探讨预习中疑问的问题,按照导学案的提示逐步完成,对于有难度的重点知识,可以同学之间交流探讨或询问老师,教师也可根据导学案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点拨。在学习结束后,借助导学案中的总结反思环节进行知识的重温与落实,设置适当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成果、巩固学习效果。因而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提高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优化知识结构,还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温故知新。
2.导学案形式单一、内容干瘪。
课堂上使用的导学案几乎全部都是一样的版本与设置,不仅不同课时之间的学案设置上没有不同,甚至不同的学科导学案的构造也都几乎一致,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有的课时内容知识点繁复琐碎,适合总结归纳,细化知识。有的课时知识点较少,但需要理解公式逻辑或者数学思维,这就适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讨论。因而在学案的设置上应有所不同,各有侧重,然而现在课堂上的导学案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同时学案内容干瘪,仅是课本知识的照搬,缺少营养,没有教师的思路在里面,有待充实优化。学案设置不尽合理,缺乏统筹性,不能兼顾单元的宏观调节与课时的微观设计,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高效科学地探索与学习,无法做到学案的多样化、层次化、优质化。
二、如何利用导学案使高中数学教学更有效
1.加强导学案的典型数学案例设置。
典型案例是课本内容的精华,是学习与考试的重中之重,因而应该是导学案的着力点。要想优化导学案的质量与使用效果,就要加强典型数学案例的设置篇幅,借助典型案例可以考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与逻辑思维,借助它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知识的精髓,把握考试重点。就一个重点题型或者数学方法,可以精选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题帮助理解总结,并在例题后面设置变式反思环节,巩固学习效果,分析解题思路,把握解题技巧,锻炼逻辑思维,总结思想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题目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在这漫无边际的题海中抓住重点,以一当百,就可以抓住学习的关键,用已有的模型解决无数新的问题,从而实现导学案的最大价值,增强辅助教学的效果。
2.导学案内容分层设置,适合各个梯度学生。
导学案的设置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切实情况,包括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编写导学案时将难度不一、混乱无序的内容按一定的梯度进行分类汇整,从而形成有梯度的、有序的、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导学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和储备知识含量,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需要,有步骤、有目的地加大题目的难度,逐步扩展,让学生感受到不看书不行、只看书不理解不行、只理解不思考也不行。导学案设置不同的模块,例如提高和附加选做环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尝试突破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做,而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上,不然只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3.导学案中细化公式定理,总结数学方法与思路。
导学案是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与资料,既要抓好基础知识,又要做好总结提升,因而既要细化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点,又要归纳讲解数学方法与思路,两条腿走路。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而数学学科中公式与定理是重中之重,导学案中应将相应的知识及变式公式细化整理,进行分析综合,分类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在复习性的学案中要将考点对应的知识点一一落实,解析重点、难点,辨析易混、易错点。高中数学学习中有很多题目需要较强的逻辑,有很多典型的题型与常用的数学方法,例如数形结合、特殊值法、反证法、分类讨论法等,导学案中要将这些数学方法进行分类汇总,开拓学生思路,让学生不仅会做这道题,而且掌握做题的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这对提高学生逻辑水平、思考深度和应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避免照搬课本与辅导资料,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设置。
导学案是以教材为基础、为依托,但又独立于、高于课本的辅助资料,因而不能将导学案设计成课本的副本,更不应照搬辅导书上的内容,避免机械性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实现有机整合,要有教师的想法与思路在里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设置。导学案要引导学生看课本而不是复制课本,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撷取知识。更要以学生为根本,编写内容要切合实际,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怎样的内容设计学生会感兴趣,怎样的难度与容量学生容易接受,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而不能千篇一律,盲目编写。
5.数学教师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
编写导学案时应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均衡教学水平。可以设置专门的备课小组,集教研组所有教师的智慧,小组长明确了备课内容后,每位教师都要充分研究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认真研读教材与相关资料,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后再进行导学案的编写,教师们可以一同讨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然后每个人上交自己的导学案,备课组长再将这些进行选择汇总,形成一个最优的、最全面的导学案,最后发放到学生手中。
三、结语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让导学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行,但在设计和使用上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完善导学案的内容,加强典型数学案例设置,难易梯度合理分层,细化公式定理、总结数学方法思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实行教师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导学案的创造性使用,才能使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变得高质、高效,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葛剑锋.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2:9-10.
[2]王化松.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亚太教育,201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