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任务驱动法教学”研究

2015-09-10 07:22:44茹秀娟
考试周刊 2015年9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教学设计

茹秀娟

摘 要: 任务驱动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若干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点。Excel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以Excel教学为例,研究了“任务驱动法”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教学设计。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關键词: 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教学 教学设计

“Excel教学”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具有操作性较强、实用性高的特点,并且版本升级较快,内容更新很快,如果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让学生多多上机实践操作,并且要和日常身边的实际应用结合,灵活运用,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课堂上学到的课后遇到日常实际问题还是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若干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到知识点,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Excel软件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软件操作任务的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完成这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他们利用Excel软件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得他们获得成就感,以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求知欲,逐步形成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一、大学计算机教育现状和“Excel教学”

尽管中学普及计算机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但由于应试教育等客观原因在中学中计算机教育基本上属于“兴趣班”状态,可有可无。加之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造成高校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普遍来讲较为薄弱,而且基础差异较大。

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Excel是捆绑在大部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学生对Excel软件比较熟悉,但对具体的操作掌握度不高。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提不起学生兴趣,他们看不到具体应用,学习热情低。(2)教学中存在应试教育倾向。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是证书。而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核,与Excel掌握的关系不大。这样就促使学生踊跃积极报名证书考试,而部分教师在资格证书过关率和经济报酬的驱使下而采用应试教育,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工作中,对Excel教学造成严重影响。(3)Excel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Excel软件应用已经渗入许多学科领域,不同专业学生对该课程存在不同层次需求。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因为作为一门公共课,各个专业的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雷同的,教学重点也基本上是在对Excel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学习和掌握上,与专业结合极少,这就导致学生对Excel的认识不足,觉得与专业没有必然联系、关系不大,缺乏学习动力。(4)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高校的教学条件都有较大改善,大部分院校的Excel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和机房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模式下教师依然处在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及地位,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法”研究现状及其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完成若干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点,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摆脱被动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任务驱动法在大学Excel软件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多为理论层面的,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方法指导,存在实施的许多问题。

周碧璇(2004)较早地研究了任务驱动法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1]。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Excel 2000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问题,他认为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梁小晓(2009)则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任务驱动法[2]。它将Excel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Excel入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生主要是模仿操作,较为简单。第二阶段是应用提高,让学生利用已学的Excel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此阶段则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较多。众多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分析了Excel教学中他们是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法组合教学的,以及自己的看法与体会,比如:许建平(2011)与以往学者的研究不同,强调要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3]。他在Excel2003的教学实践中,讨论了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学习自觉性较差,需要的不仅仅是管教式的、强加式教学的中职学生,并以他们的期末成绩作为分析处理对象,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了具体教学实施。他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一种观点:班级不一样,学生也不一样,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也不一样,效果也不同,不能盲目地采用任务驱动法,要因材而异,因班而异,因人而异。罗春红(2013)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任务驱动法[4]。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任务设计进行调整。同时她坚持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落后的原则,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生源区域之间的差别,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Excel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总之,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认为任务驱动法运用到Excel教学中是有必要的,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尝试运用这一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不足,比如大多数相关研究看似是支离破碎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的指导,具体体现在:对于任务的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性思维,采取规范步骤对任务进行分析也没有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方法如何选择及如何具体实施等都研究不够。

三、“任务驱动法”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法”是教学过程围绕任务而展开,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传统的任务驱动法主要有四步组成,分别是:

传统的“任务驱动法”在现实的实施当中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的设置过于简单,不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不同基础和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不区别对待设置不同任务。(2)任务设置不具体,不具备操作性。比如在教学中常常有“建立一张学生成绩表”或“制作个人简历”等诸如此类的教学任务。任务开放性强,但是要求不明确,对现在自主能力差的教学群体而言,常常有学生敷衍了事或者虽然有心完成任务但是自己不知从何处入手,任务完成效果差。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有必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使教学任务可操作性强,能够对教学效果可靠有效地进行评价。(3)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到效果评价为止,缺少总结的过程。一个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大量信息被传输给学生,不管个人的记忆力多么好,缺少整理和复习,这些知识和能力也不会百分百成为自己的。这样就需要老师进行整理和总结,把知识变成体系性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4)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复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传统的“任务驱动”缺少复习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做同类型的任务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练习的过程不仅是应用的过程,巩固的过程,同时发现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增加相应的准备资料、分解任务、总结分析和复习巩固几个相应的过程。经过改进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四、任务驱动法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

Excel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教学,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和实施环境进行。实施步骤大体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巩固阶段。

1.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准备材料,分析教学对象,进行筹备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办法是针对特定的情境而设置的任务,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其次明确任务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有明确任务,任务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计量性。任务没有固定格式和要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任务。任务的类型分类角度有很多,一般按教学内容的开放程度将任务分为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在这里我们使用封闭性任务,封闭性任务要求明确,考核标准统一,过程简单。

2.接着进行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布置具体的任务,进行讨论,完成任务。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尝试,自己进行操作,加深印象,把知识能力变成自己的。

3.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重要,然而外在评价和约束同样必不可少,传统任务驱动,缺少了任务考核,缺少了外在约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强制约束力,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我们加上了考核,使学习更有效力。任务考核以后,对任务进行总结,加深印象,熟悉操作。任务完成以后要对任务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要知其所以然,灵活应用,掌握方法,熟悉步骤,形成自己的能力。

五、结论

1.正确看待任务驱动法。

Excel课程包含很多知识点,既有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具有操作性很强的技能。任务驱动法固然有其优点,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任务驱动法有其局限性,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搭配使用。同时,任务驱动法在不断向前发展,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到它,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2.恰当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扮演主导角色:情境的创设者,任务的设计者,是学生任务完成的引导者,同时是课堂的监控者和任务评价者之一。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接受。

3.任务评价的多元化,强调过程性评价。

课题已经尝试任务评价的多元化及利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但仍有缺陷,尤其是操作过程较难评价,而Excel课程中的任务很多情况是需要过程性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应该由一元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化,由总结性定性评价向形成性定量评价转化,重视学习过程和能力素质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周碧旋.“任务驱动法”在《Excel2000及其应用》教学中的运用案例[J].職业教育研究,2004,(12).

[2]梁小晓.Excel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09).

[3]徐建平.Excel中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1,(06).

[4]罗春红.基于任务驱动视角计算机Excel教学创新性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4).

基金项目:2015—QN—163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教学设计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5:43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9:21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15:08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9:07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