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视野下我国体育产品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5-09-10 07:22:44张晓白
考试周刊 2015年92期
关键词:世界工厂

张晓白

摘 要: 中国经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中,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的状况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本文以耐克产品在中国制造为例,阐述中国体育产品制造业的现状,并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SWTO分析法分析该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总结归纳出中国体育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国际分工 世界工厂 贴牌生产 品牌创造

国际分工是世界上各国或各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分工,就没有交换,就没有市场。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和联系,产生了超越国界的劳动联系,这种劳动联系的广泛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国际分工。在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中,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现在“水平型”国际分工成为主流,发达国家自己进行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序,而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设计和制造之间产生了分工,即发达国家进行产品研究和设计,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制造,成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厂”,我国成为为发达国家贴牌生产的“世界工厂”。

1.相关理论基础

1.1绝对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从而使该国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优势可以使一国在生产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各国再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交换,不仅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能增加物质财富。此理论说明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现实中,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生产中都不存在比别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他们生产的所有产品效率都低,成本都高。

1.2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只要各国之间产品在生产成本上存在相对优势,就可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使一个国家在每种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只要各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不同产品都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有利。相对优势的关键在于比较,其精髓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该理论认为,国际间的分工和贸易能为各国带来实际利益,因而主张各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成本论是发达国家的理论。

2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由于中国经济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日益扩大的市场意味着中国内需的日益增强,中国市场已经成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在全球生产链中占有的环节不断扩展。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创新技术、自有品牌和产业化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中国不仅是外来投资的受益方,还正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方。产业内分工参与程度的提高,会带动中国制造业企业产业利润和附加值的提升。

3.耐克产品中国制造的现状

3.1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被取代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中,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吸引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并被称为“世界工厂”。以耐克产品在中国制造为例,2005年耐克披露的生产工厂名录中,服装鞋类多为中国制造。据《中国时尚品牌网》报道,耐克公布的海外生产商名单包括:中国的124家,泰国的73家,韩国的35家,越南的34家,此外,还有亚洲其他地区及南美、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土耳其等地的工厂。

据《法制晚报》报道,2009年耐克公司给中国的订单缩水,在越南大规模扩充生产线。耐克公司的发言人Erin Dobson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减少订单。但是中国仍然是耐克公司在全世界工厂最多的地方。”此时,中国共有200家工厂为耐克供货。据《财新网》报道,2010年,越南生产了37%的耐克运动鞋,份额跃居第一,结束了中国连续10年的老大位置,越南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生产基地。

3.2中国制造的“贴牌生产”

美国的耐克公司,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只专注于研究、设计及行销,产品全部采用OEM方式。耐克为业内称道的是其“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耐克公司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这种模式不仅降低公司资本投入,还提高资本回报率,但是中国本土的代工企业却只能从耐克鞋生产中获取非常有限的利润。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双在美国零售价100美元的耐克鞋的材料费只有15.67美元,在中国工厂的出厂价只有24.71美元,其中包括2.58美元的直接劳动力成本、4.56美元的管理费用和1.9美元左右的工厂利润。当这双出厂价24.71美元的耐克鞋运到美国时,耐克公司将这双鞋的批发价定为52.03美元,当这双鞋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时候,价格已经高达100美元。据测算,在这整个价值链中,耐克鞋的品牌溢价和销售渠道的成本和收益占到了总价格的70%,而中国生产耐克鞋的工厂的价值增值,包括直接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和工厂利润,加起来所占比例只有9%左右。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给耐克等国际品牌做代工,只能赚取微薄利润。

4.中国体育产品制造业现状的SWOT分析

4.1优势(Strength)

4.1.1社会经济条件优势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的进步则是国际分工得以发展的直接原因。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人口众多,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力素质还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障碍已经基本消除,有一定的加工生产体系;中国社会与政治环境比较稳定。

4.1.2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处于低要素价格状态,无论是土地成本、环保成本、社保成本,还是资金成本,特别是资源成本及人力成本一直较市场合理水平偏低,客观上形成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相对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由于中国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等条件优势,从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角度出发,中国理所当然成为全球资金聚集地,通过吸引大量发达国家到中国投资,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在中国迅猛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4.2弱势(Weakness)

我国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发展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体育产业收入普遍较低。中国制造业无论是企业规模、投资回报率,还是财务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总体水平依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阶段,不仅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而且创造的附加值占整个产业价值的比重非常小。正如郞咸平教授所说,中国如今正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4.3机会(Opportunity)

随着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组织,中国逐渐扩大对外开放政策,更积极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中国更大范围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有了更多与世界各国知名企业交流学习、取得进步的机会,而且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中,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吸引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并被称为“世界工厂”。国际分工带来的垂直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且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4.4挑战(Threat)

從2005年开始,掌握着耐克5.5%生产的丰泰集团把许多中国订单下到了越南,同时大规模扩充在越南的生产线。到2010年,越南生产了37%的耐克运动鞋,份额跃居第一,已经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生产基地。随着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等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代工业务向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国家转移。据报道,近年来,越南正以免税、廉价土地和更廉价的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吸引鞋、服装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商。越南工人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在50至60美元,只有中国沿海制造业中心的一半左右。越南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甚至连中国企业都开始迁往越南。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威胁。

5.体育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5.1干中学

由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内部的发达国家企业大多是先进技术的携带者,“嵌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了一条从发达国家学习的便捷通道,具有带来“干中学”和“技术外溢”效应的实现可能性。在我国与国外上流企业的合作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方面的“梯度差”,外企不得不安排高技术人才与高管理人才过来,不仅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带来国际管理水平的学习机会,这些“外溢效应”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进步,提供“干中学”的学习基础,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并逐渐为我所用,为以后更高更好地发展积累基础。

5.2产业转型

低成本制造业可以为一个国家最初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但是随着成本的提高每个国家都会遇到发展瓶颈,能够突破的途径便是产业转型,从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高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升级,这也是一个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移的途径。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那些没有高技术含量、位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必须通过增加技术和管理的投入,向产业链高端转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提升自身品牌效应缓解成本上升的压力,而经受不住新的竞争压力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留下能够迎接更多挑战、给我国制造业带来进步希望的优秀企业。

5.3创造品牌

经济竞争日益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低端制造业必将在某个时期离开中国,而中国也必将迎接境外高端制造业的进入,更为重要的是本土自主品牌的崛起。引进外资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创造国际性企业及创造国际性品牌。创造品牌需要体育用品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体育产品科技研发中心,以高科技、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重点,强化产品的国际标准,促进体育产品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还应该引进高科技人才,注重科技开发,并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这样才能推进我国体育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

5.4政府支持

政府要在制造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需要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际分工参与战略,不仅能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层次,而且是实现我国国际竞争优势和整体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金芳.国际分工深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3(3).

[2]李戴克.中国制造业:路在何方[J].小康·财智同,2012(11).

[3]胡迟.从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看我国制造业存在的差距与成长路径[C].经济研究参考,2008(69).

[4]张京红,王生辉.从代工生产到OBM:路径依赖的束缚与路径突破的选择[C].河北大学学报,2010,VOL35(2).

[5]张明之.“世界工厂”的变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336.

[6]张纪.产品内国际分工动因、机制与效应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93.

[7]宾建成.新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与对策[J].亚太经济,2013:1.

[8]佟家栋,彭支伟.从“干中学”到“加工中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C].南开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押宝机器人革命
环球时报(2015-12-24)2015-12-24 08:58:02
日媒夸大报道东南亚将成“世界工厂”
环球时报(2015-05-06)2015-05-06 22: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