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5-09-10 17:38李君红
关键词:化学教学美育新课程

李君红

【摘要】 在化学教学中“真”与“美”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有利于它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形成完美的思维结构。笔者在本文中就美育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 美育 新课程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4-065-01

0

在化学教学中“真”与“美”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有利于它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形成完美的思维结构。

例如高二化学中演示实验“氨易溶于水”即所谓的喷泉实验。此实验的成功标志是:挤压少量水进入烧瓶后,烧杯里的水即由玻璃管自动喷入。直到烧瓶几乎注满为止。失败象征是:水向上喷的力很弱,而且欲喷既止,烧瓶不会被水充满。

根据氨极易溶于水,大量氨溶于少量水后,烧瓶里的压力迅速减小,这时外界的大气压把烧瓶里的水迅速压上去,形成了喷泉这一原理。和学生共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为:

①气密性不好,烧瓶塞没有塞紧或橡皮塞与玻璃管、滴管之间漏气,还可能是滴管胶头由于老化而漏气;

②烧瓶里的氨没有充满,残留了部分空气,压入水后,氨溶解了,空气几乎不溶,使烧瓶减压不明显;

③烧瓶或玻璃管不干燥,仪器装好后就有一部分气体被溶解,烧瓶内减压吸入了空气;

④演示开始时,预先向烧瓶内压入的水太少,氨溶解得少,瓶内减压程度不大,致使水喷不上去。

这样从实验失败发散思维找到4个主要原因,然后再从发散性思维过渡到收敛性思维,得出此实验成败之关键在于:一要干燥,二要不漏气。故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对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好处。

⑤融汇化学之美,形成知识结构

审美知识系统性比较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一阶段以后指导学生归纳小结,把化学美点连成线,汇成流。

如: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颜色的变化,富有美感的颜色变化,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随着学习的深入可总结有关“红色”的变化。H2、CO还原CuO,石蕊遇酸、酚酞遇碱的反应,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等。学生在连点汇流的过程中,较系统地体验了不同情况下的同一美点,有助于一定美学知识的认知,也有助于化学知识系统的形成。

⑥表达化学之美,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美丽的图形符号,奇特的实验现象等,都能激发起学生的想象热情和幻化完美形象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碱金属时,通过演示金属元素钾在火焰中的燃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得出“焰色反应”的概念,并给出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介绍其在节日礼花中的应用。通过想象,使学生表达化学之美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⑦把握化学之美,净化思想意识

鲁迅先生认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先生之语指出了美术对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心灵,净化人的思想意识所具有的特殊攻效。化学教学中,以美辅德,需要教师尽量给学生创设和谐、优美、愉悦、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化学美的特点,结合我国古代杰出的化学工艺,结合我国化学工作者对祖国化学乃至世界化学史贡献,结合化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渗透情感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过主义热情,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可培养他们敢于承认错误、主动修正错误的勇气和信心……。总之,于潜移默化中,达到以美示真;陶冶学生心灵,净化学生思想意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对非智力因素、智力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能育智、还能辅德。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美育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美育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