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芳
摘 要: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学反思的一种类型。相比其他反思,它源于自我内在的需求。分析其他数学自我反思,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还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实践,重点谈谈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自我反思 思维品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38-01
自我反思能力是一种内化需求,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能力进行内在需求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自我反思,对已学知识与能力进行再认识。通过自我反思,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我修正,从旧有的错误的知识体系中脱离出来,建构全新的知识体系。
一、创设情境,激发反思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前提是要告知反思目标,让学生明白需要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反思最终得到什么效果。从当前教学环境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进行自我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允许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并且适当允许他们沉默。
比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课时,有个抛硬币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抛硬币,教师抛,你们猜,当硬币落下时哪一面朝上?
生: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游戏一开始,学生情绪就被充分调动。当老师一手抛起硬币时,全班眼睛都紧紧盯着,有的连大气也不敢出。当硬币落下时,教师迅速用手蒙住硬币,下面学生非常激动,有的说正面,有的说反面,甚至还有学生站起来,或者想跑上讲台,扒开教师的手瞧瞧硬币究竟是哪一面朝上……
这个环节看起来似乎与自我反思没有关系,却是自我反思的前提。下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进行反思:为啥硬币抛到一定次数后,正反两面几率几乎相等呢?当然,这里重点是说,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前提是要让学生感兴趣,能够从自己内心里想反思。主动反思与被动反思,其结果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了解自身,指导反思方法
学生自我反思,前提是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既不夸大也不贬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时,更需要结合学生自我特点。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重点是有无其他解法,或者其他规律。
比如,针对“比例尺”这一章节的学习,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的平面图上量出学校操场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请问,学校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学生的作业中,有个学生先求图上面积,接着再求实际面积,但是后来他自己又在旁边打了一个“×”,先求出操场的实际长度与宽度,最后求出操场的面积。针对这一反思,笔者与他进行了交流,“你为什么判断自己错了呢?结果他说:“我也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但是感觉结果不一样,感觉还是后面方法更可靠些。”笔者就对他说:“你先认真想想什么叫比例尺。”后来这个学生与笔者交流,说,距离是指长度,但不是面积比,这是错误的。不过后来笔者又与他交流,提出了一个补救措施,就是根据面积求法,即:4×2÷1/2000÷1/2000,下一步进行单位换算。
笔者通过对反思方式的指导,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还提高了他们自我反思的意识。
三、反思日记,突出反思效果
写反思日记,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巩固。学生平时通过写反思日记,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反思过程、反思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了解,从而促进反思方法指导,提高反思质量。这里,列举一名高年级学生的反思日记:
4月10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学习的是《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课。课上,教师先给我们复习了“无盖、通风的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具体求解方法。其实这些题目很简单,只要求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一个面的面积就行。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就是一个面一个面去求,虽然有点笨拙,但能够理解。对于通风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道理一样,不过学生需要理解这个物体只有四个面,就行了。接着我们学习了体积。这是我们新学的。让我来告诉你, 什么是体积?通俗地说,也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
这里,学生写数学反思日记,不仅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还巩固了当日所学的知识,体验到反思的效果,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反思不仅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习惯。教师需要持之以恒,鼓励学生养成反思习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时,需要加强具体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自我反思真正有益于他们的学习,让自我反思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一种内需,有益于他们今后的不断成长,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2]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