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生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为目的。教学中逐步形成“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合理评价—自我反思”的教学新模式,指导学生“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合理评价 自我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营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自我反思,最终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多年来,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合理评价—自我反思”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学生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学科知识学习之中,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积极性,强调兴趣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参与度的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学生会自然产生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对外部信息主动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合理评价,有助学生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形成发展,课堂评价时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能否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再次,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评价激励作用。最后,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能力。
总之,新课标实施过程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摸索的过程,更是每位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新更需要勇气,教师无论是在教育观念,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在教学中着重突出人文精神,重视学生自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追求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中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习中发现和创新、领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指导——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
[3]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