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杰
摘 要:合作学习理论提出已将近半个世纪,在学校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成效明显。心理健康活动课作为当前较为“特殊”的一门课,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尝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应用方面的问题,以期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 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36-02
一、研究背景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呼伦贝尔市心理课堂实质上仍以集体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依然是被动接受多,自主学习少,个性学习问题难以及时解决。笔者发现的主要课堂现象为:一是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上多是一师对众生的教学活动,缺乏同桌互助、小组互助学习;二是过于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不分内容地进行小组合作,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机械化和低效化。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原因剖析
(一)教师缺乏理论知识
教师不能通过知网查阅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较少通过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由此导致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本质内涵缺乏了解,在行动上也就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合作学习理论不新,难以调动教师研究兴趣
伴随着新课改,“合作学习”被引入到课堂之中。课堂中各学科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都比较泛化,教师们不认为它具有新颖性,对其研究也就缺乏兴趣。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不需要继续研究。
(三)评价累计加分缺乏科学方法和有效操作手段
教师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记分员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或是课堂上教师本人进行的加分也是比较糊涂,容易忘加分或加错分,影响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发挥。面对改革之初的混乱局面,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产生了质疑,导致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始乱终弃”,没有将改革进行到底。
(四)小组成员缺乏有效分工,整体学习效果难以达成
部分教师初见“小组合作学习”时热血沸腾,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迅速偃旗息鼓了。例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初就在课堂上遭遇了学习低效、学习散漫、纪律较差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有效分工,整体效果也就难以达成。教师们由于缺乏耐心并且拒绝改善和提高而放弃了小组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效的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重视理论学习,挖掘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
教师重视理论学习,教学行为就有支撑;教师的教研建立在巨人之上,课堂操作才会有效。
合作学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为了实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每个学生个体都要参与其中;互助性学习要求生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共同进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们需要秉持的一个法则就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关键是能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让他们拥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释放活力的场所,有利于心灵获得更好地成长。
(二)科学赋分要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课标中写道:“只有最大化满足个体效益,才能取得最大化的集体效益。”教师通过对学生综合成绩的蛇形排列进行小组分组,从而保证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为小组间的平等竞争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凸显层次性,从而科学落实全员参与。例如,在笔者任教的一堂异班授课比赛课上,在进行科学分组后,着重关注了一名学困生。班主任反馈说学生的正常朗读都有问题,基本上不主动发言。为了提醒广大听课教师真正关注“学困生”,笔者微笑着说出该同学的名字来请他为大家朗读一下题目。该同学开始时非常紧张,朗读之初也有些磕磕绊绊,但越读越好,当他坐下时,眼神中虽还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满意。同学们也由衷地为他鼓掌,当我把3分加给他们小组时,全班同学的掌声更热烈了。既然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变成好同学的愿望,那么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关注细节达成方法科学有效
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生生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发挥生生互助的有效作用。一、研究背景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呼伦贝尔市心理课堂实质上仍以集体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依然是被动接受多,自主学习少,个性学习问题难以及时解决。笔者发现的主要课堂现象为:一是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上多是一师对众生的教学活动,缺乏同桌互助、小组互助学习;二是过于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不分内容地进行小组合作,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机械化和低效化。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原因剖析
(一)教师缺乏理论知识
教师不能通过知网查阅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较少通过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由此导致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本质内涵缺乏了解,在行动上也就缺乏有效的指导。
(二)合作学习理论不新,难以调动教师研究兴趣
伴随着新课改,“合作学习”被引入到课堂之中。课堂中各学科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都比较泛化,教师们不认为它具有新颖性,对其研究也就缺乏兴趣。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不需要继续研究。
(三)评价累计加分缺乏科学方法和有效操作手段
教师不能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记分员工作进行有效指导,或是课堂上教师本人进行的加分也是比较糊涂,容易忘加分或加错分,影响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发挥。面对改革之初的混乱局面,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产生了质疑,导致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始乱终弃”,没有将改革进行到底。
(四)小组成员缺乏有效分工,整体学习效果难以达成
部分教师初见“小组合作学习”时热血沸腾,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迅速偃旗息鼓了。例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初就在课堂上遭遇了学习低效、学习散漫、纪律较差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有效分工,整体效果也就难以达成。教师们由于缺乏耐心并且拒绝改善和提高而放弃了小组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效的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一)重视理论学习,挖掘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
教师重视理论学习,教学行为就有支撑;教师的教研建立在巨人之上,课堂操作才会有效。
合作学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为了实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每个学生个体都要参与其中;互助性学习要求生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共同进步。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们需要秉持的一个法则就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关键是能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环境,让他们拥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释放活力的场所,有利于心灵获得更好地成长。
(二)科学赋分要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课标中写道:“只有最大化满足个体效益,才能取得最大化的集体效益。”教师通过对学生综合成绩的蛇形排列进行小组分组,从而保证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为小组间的平等竞争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凸显层次性,从而科学落实全员参与。例如,在笔者任教的一堂异班授课比赛课上,在进行科学分组后,着重关注了一名学困生。班主任反馈说学生的正常朗读都有问题,基本上不主动发言。为了提醒广大听课教师真正关注“学困生”,笔者微笑着说出该同学的名字来请他为大家朗读一下题目。该同学开始时非常紧张,朗读之初也有些磕磕绊绊,但越读越好,当他坐下时,眼神中虽还有紧张,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满意。同学们也由衷地为他鼓掌,当我把3分加给他们小组时,全班同学的掌声更热烈了。既然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变成好同学的愿望,那么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关注细节达成方法科学有效
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生生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发挥生生互助的有效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个人与全班,学生小组与小组,学生小组与全班之间真互动,课堂才会有真效果。因为师生互动中教师不能解决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困难,在生生互动中被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能感受到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效果。表现在课堂上,在课堂操练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独立做题,同桌核对答案、交流困惑促进生生互动,解决学生反馈出来的学习困难。若是一起等待教师统一讲解,就难以避免学生的个性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一个简单的教学细节,却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困惑的机会,教学也能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课堂实现了由静到动的转变。小组讨论开始时,笔者一声清脆的“起立”,立即给予了学生站起来舒展筋骨的机会,由坐到站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而言之,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较多,关键是教师要对认可的教学方式坚持不懈,不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最后哪个都不了了之。教学研究无小事,关键是要把小事做好、做细并且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6).
[2]索桂芳,任学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8).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个人与全班,学生小组与小组,学生小组与全班之间真互动,课堂才会有真效果。因为师生互动中教师不能解决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困难,在生生互动中被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能感受到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效果。表现在课堂上,在课堂操练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独立做题,同桌核对答案、交流困惑促进生生互动,解决学生反馈出来的学习困难。若是一起等待教师统一讲解,就难以避免学生的个性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一个简单的教学细节,却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困惑的机会,教学也能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课堂实现了由静到动的转变。小组讨论开始时,笔者一声清脆的“起立”,立即给予了学生站起来舒展筋骨的机会,由坐到站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而言之,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较多,关键是教师要对认可的教学方式坚持不懈,不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最后哪个都不了了之。教学研究无小事,关键是要把小事做好、做细并且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6).
[2]索桂芳,任学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