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萍
摘要: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效率,就要重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主动探索语言知识与技能。本文从创设情境、保护信心和开展竞赛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效率;创设情境;保护信心;开展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39-2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会说
随着年级的上升,英语教学内容、难度都随之上升。比如:升入五年级后,不仅词汇量增加了,还多出了语法教学部分。那些英语基础原本就落后的学生,此时学习英语显得更加吃力。面对不断加重的学习任务,不少原本对英语充满兴趣的学生也不像从前那般热情和喜爱了,好像学习英语变成了一个他们不得不接受的任务。有了这样的态度,学生学习英语时,尤其是课堂上再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了。如果英语老师听之任之,不想办法改变学生的观念和状态,结果可想而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重新激发起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重视和直面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多关注和引导后进生,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能更轻松地学习并掌握英语知识,在课堂上自如地交流。
译林版小学英语自五年级开始,教材中每单元增加了语法知识部分。传统的语法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和做题巩固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但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性,有时令人感到枯燥。一些理解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更不喜欢了。为了提高学生语法课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语法课上应对自如,笔者尝试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语法知识教学。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2 A new student第二课时,在学习了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Is there a...? / Are there any...? 及其答句和特殊疑问句How many... are there...?及其答句。之后,笔者提出了“让学生帮Nancy来布置她的教室”这一任务。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起来,跃跃欲试。在笔者创设的情境中,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所有学生都自然且积极地交流运用着新句型。最后Nancy的教室图也布置好了,顺利完成了任务。游戏结束时,学生们对新句型已经相当熟悉了。
这种既有趣又有效的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二、保护信心,让学生敢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能力、禀赋、习气,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育和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心理学,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心理学研究表明:12岁儿童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由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他们自我评价的水平较低。有些表现得过于自信,有的则过于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在公众面前发言时,情绪紧张甚至恐惧,回答时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语无伦次,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而如果失败的发言引来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会加快学生丧失信心的速度,最终选择放弃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要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英语教师就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质疑以及交流讨论,英语教师也要给予大大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美国马克·吐温说过:“人类拥有一种真正有效的武器,那就是笑声。”卡耐基也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功。”笔者十分注重这点,认为微笑能使学生感到安全。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双重安全的前提下,思维会无比敏捷,做事会无比专注和投入。于是总是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和学生打招呼,微笑着讲课,微笑着聆听学生的回答,微笑着夸赞学生……努力做到整堂课保持微笑。《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作为英语教师,要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在大多数孩子心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总是正确的,有一种敬畏感。但如果学生发现他们心中的权威有时也会出错,除了敬畏感,学生还会多出一份亲切感:原来老师也会犯错啊!这样的想法会让孩子的心理轻松不少。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坦然面对错误。例如课上讲评作业说得快,漏掉或说错了什么,只要学生指出,笔者就会大大方方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向学生鞠躬致歉,并赞扬学生们的真诚,使学生们明白了:“孰非圣贤,谁能无过”的道理。久而久之,学生们都知道Miss Shi的英语课上说错了也不要紧。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保护者。当有学生发言失误被其他同学嘲笑时,笔者会严肃制止发出嘲笑的学生,表扬其他没有发出嘲笑的学生,几次下来,英语课上就没人会嘲笑回答错误的同学了。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以上一些举措,逐渐使学生们放下心中的一切“负担”,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英语课上变得敢想、敢说、敢问、敢做了。
三、开展竞赛,让学生愿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唤醒”学生,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年级刚开学一段时间,英语课上,笔者都发现,明明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一些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举手回答。当笔者点名提问到他们,他们都能准确说出答案。通过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部分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有的觉得自己会了就行了,懒得举手发言;也有一些觉得回答简单的问题没有成就感,更喜欢尝试那些稍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而原本英语基础就落后的学生在那些不想发言的学生影响之下,课堂积极性更低了。笔者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说、敢说,更要使学生想说,积极主动地说。为此,笔者尝试运用了“小组竞赛制”。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共分成四组,每节英语课上,每位学生发言结束并正确,笔者就会发给发言学生相应的小组一根小棒,课后,以小棒为单位,统计每组学生发言次数,由专门记录的学生为统计结果最高的一组打上一颗星。一课一统计,一周一总结。到了周五,总结出一周内得星最多的一组。获胜小组的每位学生就能得到笔者奖励的心愿卡一张,学生凭借心愿卡可向笔者提出一个要求或愿望。这个竞赛制度一实行,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响应。英语课上,学生们十分积极地开动脑筋。笔者发现,遇到分角色表演等需要相互合作配合的任务,为了获得较好的表现,一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主动认真地指导后进搭档。有了帮助,后进学生的信心大增,基本上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这个小小的竞赛活动,不仅使原本不愿开口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还带动了后进生,一举两得。英语课上,有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也较以往提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