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微是一名70后女作家,她的文字细腻柔美,她的故事舒缓温暖,尤其那些常态下的小城小镇的人与事、景与情在她的笔下无一不生动感人,朴实诚恳。《大老郑的女人》就是这样一篇典型的魏微式的作品,普通的人物身上都是不普通的爱与情。
【关键词】魏微;大老郑的女人;语言;日常生活
如果将阅读一篇作品,比作体验一场存在,那么读魏微,就像是把呼吸埋在青草里般透彻。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这样评价她:“你很难想象,一个七十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女作家,能如此娴熟地把握一个城市女孩和一个乡村男人之间那种微妙、细致的情感起伏。它不是以故事取胜,而是蕴藏在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关系背后那种充沛、温婉的情感,像墨迹一样浸透了整篇小说,以及‘我的内心。”她生于1970年,江苏人,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荣获了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阅读过程是很顺畅的,不像最近比如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会时不时有一份如履薄冰的警惕和不安全感,生怕错过什么精彩,但是这精彩又往往隐含在深层的象征或者艰涩复杂的语言描写背后,需要我做好每分每秒的攻克准备,会让我紧张不已。而《大老郑的女人》正好相反,我想可能是因为这篇小说本身它在形式上、故事情节讲述上的传统性,就像中式古典小说对故事内容的完整性、语言叙述的流畅性的追求一样,再加上女作家这个性别身份本身所特有的女性的柔和、感性之美,于是我对这篇小说总体的阅读感受就是:朴素、自然、柔美又略带忧伤。
语言是我们进入一篇作品的第一道门槛,是作者给出的,将来与他的读者对话沟通的媒介。一个作家采用哪种语言形式是不是和他的写作题材,写作素养,写作习惯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想先专门谈谈魏微在《大老郑的女人》这部短篇小说中的语言特色。
首先,她的语言是典型的只有江南水乡的天地才能孕育培养出的温婉才女的文字,细腻透彻,她对日常生活的舒缓描绘,使那些被人们所忽视的细枝末节焕发出熠熠光彩。她的文字其实是十分平淡的,这也是她讲故事的方式,她好像要以温暖读者的心灵取胜,而不是什么叙事技巧,这恰恰就是平实直白又质朴厚实的语言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吧。
以她对小城的描写为例:
“城又小,一条河流,几座小桥。前街,后街,东关,西关……我们就在这里生活着,出生,长大,慢慢地衰老。”
“这是一座古城,不记得有多少年的历史了,项羽打刘邦那会儿,它就在着,现在它还在着。”
“有一种时候,时间在这小城走得很慢,一年年地过去了,那些街道和小巷都还在着,可是一回首,人已经老了。也许是,那些街道和小巷都老了,可是人却还活着。”
还有许多对人物外形的描写,比如对女人和女人乡下的丈夫的外形描写,语言简单明了然而精确有力。
魏微在《大老郑的女人》这篇中的语言就是这样,轻轻拎在读者眼前,并在读者心中烙下个性鲜明的印记。我想,语言是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最终也是至高的形式,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故事内容,也往往影响到读者在看到这样的语言之后怎样理解故事内容,再到怎样理解作者。所以,我觉得魏微在这篇小说中所采用的语言其实就是她本人对小说故事内容的最好解读,就是平实细腻的语言氛围中,讲述现实生活中朴实人的真实的日常生活故事。这样的语言无疑是最亲近读者和阅读本身的,也是魏微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众生喧哗的文坛的独特和过人之处。
接下来,谈到大老郑和他的女人,作家呈现这两个人物的主要方法还是从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露出各自的性格,人生和未来。
大老郑是身上携带着乡间的泥土气息,来到外地赚钱养家的众多普通农民之一,他质朴浑厚,为人忠厚老实,处事待人得体大方,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艰辛然而淡然的生活着。大老郑内心是忠于自己的婚姻的,每当谈起乡下的孩子和老婆,他总会缄默其口,但会心地笑。他终是要回去的,回归他的在乡下的家庭,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因为他是富有责任心的,有担当的人。然而他对女人也是好的,是爱着的,“他们把一天当做一生来过”,我想这种好一方面出于情欲和感情的空窗期的需要,但更多的应该是出于他善良的本性吧,我想他要是只有情欲,大可找真正的娼妓发泄,却为什么要花更多的来之不易的金钱,还有时间,去找这个女人,给她买东西,给她女主人的地位,尽管是短暂的,给她真实情感的慰藉,在遥远的他乡。我想这也是作品中的房主一家人为什么喜爱这个大老郑的原因,因为他本性的善良和真挚。
关于女人,想说的会更多。当事情败露之后,作者用“本色”“天性”“更爽利,坦白”等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说明作品中的“我”对女人行为的背后,相比旁人的道德的谴责来说,更多的却是予以同情和理解,以致担忧,担忧就这样被驱逐出去之后,女人该何去何从。其实,看到女人,我的心是痛的,因为她本该是一身得体的乡下人打扮的憨厚的农村妇女,迫于生计的压力,却不得不做半良半娼的营生,然而她的行为且先不论,单从情感上来讲,她是纯洁善良的,因为她在出卖身体的同时,搭进了感情,交付出了真心,这又是让人不忍心的,越是这样越让人难以简单地光从俗世道德的层面来评价她,将她归类。她和大老郑一样,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将来还要如何,就像她对丈夫善意的谎言,给丈夫买烟叶,给孩子买玩具,给婆婆买药品,无一不说明她的责任,担当和本性的淳朴善良。最后,有个冯奶奶的出现,我想女人和冯奶奶的相同之处或许就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与传统道德违背的选择,但是她们都同样的付出真挚的感情,也收获了来自对方的爱,最后冯奶奶获得了原谅,我想是因为她的子女都已经很成功了吧,所以冯奶奶之前在外人看来不堪的付出也是有价值的,有回报的了,而这又是不同于女人的一点。其实,大量的文学作品中,绝不乏对娼妓的描写。但魏微的视角是独特的,她没有将女人刻画成一般作品中的被社会遗弃,遭人唾骂,被侮辱被损害的最底层的风尘女子形象,进一步披露社会卖淫现象和指责社会发展的不平等。相反,面对女人,作家好像更在乎从一个女人所展示的心理特征来刻画女人的言行,比如她在大老郑家所扮演的一切角色:妻子,母亲,佣工,女主人,等等,所以作者表现出了更为复杂的态度,而这也正是需要我们读者好好揣摩的地方。
再简单说说女人乡下的男人,这也是作者花费较多笔墨着力塑造的另一个人物。他是最贴近土地的人,他也是朴实的,醇厚的,有担当的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他爱自己的女人,相信自己的女人,在他和大老郑以及女人的身上都有着一样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人性的至善至美,正因为有这样的人的存在,小城的纯朴的古风才得以千百年来,任时光如何打磨小城的风貌,但古民风是亘古不变的。
最后,母亲对大老郑和女人的逐客令,其实我是很可以理解的,母亲是善良,是非分明,热情宽厚的人,她打心眼里,和她的家人一样,是早就接纳了大老郑和女人的姘居关系的。之后女人丈夫的出现,母亲迫于外界的舆论压力和自己的道德原则,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然而这也许是全社会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那就是对违背传统道德的但不违背人性的许多社会现象,我们应该持哪种态度?是该原谅?还是该睥睨?我想这也许是作者自己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她最后抛给我们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谢有顺. 就70后作家的过去和现在答问[N]. 文学报, 2007-10.
[2] 魏 微. 大老郑的女人·身体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姐姐[M].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
【作者简介】
孙蔷(1992—),女,甘肃西和人,江西师范大学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