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摘要:本文针对铅球基本技术的教学,都是从徒手动作开始,徒手动作学会后,再用实心球来练动作,接着用不同重量的轻铅球(由轻到重)进行练习,最后才用5公斤的球进行练,注意,练习轻重量的球时,一定要练到动作完全稳定才能转下一重量的球来练,如果没有轻的铅球,也可用实心球代替。在这里浅谈一下另一种与其相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铅球;顺序教学法;可逆教学法
前言 :顺序教学法是按照动作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如跳高,它的动作顺序是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教学时,如果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动作的概念,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在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和研究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时,发现顺序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与其相反的非顺序教学法也是存在的。如推铅球,它是由握持球、滑步、最后用力和出手三部分组成,最后用力和出手是推铅球的关键所在,滑步仅仅是赋予铅球的加速度。这种与动作的原有顺序相反,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关键部分处在动作过程中的教法就是可逆教学法。
一、“可逆教学法”的程序与手段
“可逆教学法”是通过反向的顺序对推铅球的顺向教学顺序改为由后向前进行教学。
(一)学习最后用力和出手技术
采用超等长式俯卧撑练习。当手臂向上撑时,作爆发式的伸展,并结合持球原地练习,体验铅球出手的感觉。
(二)学习滑步和最后用力技术
采用斜坡练习法。如利用上坡学习纠正由于右腿蹬地不充分而出现的臀部后坐;利用下坡学习和纠正因摆动腿落地不积极而导致滑步结束后的动作停顿。结合原地持球练习,反复体验蹬转技术结合;采用“发现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重要性,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点拨。
(三)学习滑步技术
采用橡皮筋牵引练习。方法1:将橡皮筋两端固定在地面上,橡皮筋的中部挂在练习者的踝关节处,练习者站在投掷圈后沿,借用橡皮筋助力作用,可增加学生蹬地脚滑步的距离,缩短滑步结束时两脚间距离;方法2:将橡皮筋一端套在练习者的手腕上,另一端由帮助者牵拉控制,可阻止练习者上体过早抬起和转体。在出手前,使身体保持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
(四)学习完整技术
在完整技术练习中,采用分组练习(可按学生运动能力进行同质分组或合作型分组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各组练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心球代替铅球,逐渐过渡到铅球。铅球的重量应逐渐增加,以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最后采用教学比赛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二、“可逆教学法”与顺序教学法的比较
教学中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和动作关键部分的位置来定。“可逆教学法”从反向学习程序上看具有以下特点:消除学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有益于培养学生动作中支配身体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满足学习欲望,尽快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技术从第一课开始直到结束在课堂上重复出现,保证学习时间和次数;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各个技术的有机衔接,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形成个人的技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讨论、评价和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讲解示范时,告诉学生正确技术的肌肉感觉,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找感觉。引导学生用反馈信息指导自己独立练习,使学生能够按教师要求清楚地练习几次。例如:告诉学生最后用力准备姿势的感觉是“三个紧”,即身体左侧肌群的拉紧、腰部肌群的扭紧、右脚和右腿的压紧。引导学生自由练习时用三个紧鉴别技术,减少盲目练习。由此增加正确练习次数,缩短学生独立技术练习的泛化阶段时间,提高教学质量。“顺序学习法”从学习滑步开始,过度重视“低重心、大幅度”而忽视了蹬转技术的有机结合,容易导致“掉肘”或“臀部后坐“等错误的产生。这些欠缺是学生无法完成练习和提高技术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整体技术教学为主导,并不否认分解教法在掌握整体技术中的作用。确定第一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滑步条件下形成的最后用力准备姿势;第二次课的教学重点为最后用力顺序,铅球的最后用力是关键的技术环节,而掌握好最后用力的準备姿势,又是掌握好最后用力技术的先决条件。所以通过分解手段,加强这两个技术环节的技术练习,强化学生完成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以缩短掌握技术环节的时间,为掌握完整技术奠定基础。
三、“可逆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对整个动作、局部动作或动作某环节能否采用可逆性练习进行探究。
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3.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教学实际运用中不能一概而论,还要因材施教,观察个体差异,最终使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运用“可逆教学法”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我们应抛弃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上体育课更适合展现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做好这些方面似乎无可非议。然而,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究竟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呢?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学生,因此存在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和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多观察,多揣摩,不拘于某一种方法和形式,做到从实际出发,多对比,重效果,形成一套自己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伟.“顺势投”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2(3)
[2]孟祥新.田径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2(2)
[3]李君红.中国体育推铅球训练方法探究〔N〕.深圳商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