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 要 一直以来,课程设计和体系结构的改革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即是模块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体系过于僵化和单一的局面,给学校、教师、学生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普通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 体育模块教学 传统教学 秦皇岛十中
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自从2004年9月正式进入高中课堂以来,至今历时已近五年。在此期间,已有山东、宁夏、海南、广东和江苏五省(自治区)完成了完整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教学。这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模块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单位,为高中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模块课程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该课程以其灵活的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很快被许多国家引进到本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当今能够较好地适应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新的课程结构形式。但是由于我国传统课程实施习惯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之在模块课程的第一轮实施中有许多配套的措施没有跟上,有许多必要的条件尚未具备,这些都使得模块课程的实施步履艰难。
一、模块教学分析
模块教学设计:它是运用传播学、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论、系统论等相关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以及现实可能条件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评价与修订方案的系统的过程。其理论基础源于教学设计理论,其中不同或改进之处有: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设计过程中,继承了系统论的观点,但突出学习主体的合作、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二、传统教学分析
传统教学是用传统的观念、传统的办法去考查衡量教学,它以传统教学理论为基础,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较片面,缺乏科学性。现代教学评价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以教学的价值观为标准,对教学做出较全面、客观、科学的衡量和判断。传统教学评价为“应试教育”服务,把教学引人只让学生死读书本、不注意发展品德和能力的羊肠小道。
三、秦皇岛十中模块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
通过对高二3个实验班教学事实的了解,从教师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就可以让有针对这个模块的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可以通过模块教学更好的学习到自己所喜欢的项目,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相互鼓励、相互指导、相互探索的学习氛围,老师则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不是单纯的去灌输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自我的升华,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学去探索。这三个实验班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证明了体育模块教学是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四、秦皇岛十中体育模块教学与传统教学开展现状
从办学初期到现在体育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引领体育教学,在高中36个教学班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超过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的教学班级是模块教学,模块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对于教师的合理安排一直都在摸索中进行。一个学校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12个左右的班级,相对来说就要配备10个左右的教师,并且每半个学期学生就要重新选择模块,这样安排教师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造成教师工作量大,教师不够配备,配备不合理,也就使得教学资源浪费。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资源,合理调配教师,满足学生的学习激情。年级之间一定要分开来排,不能重复。主要目的是教师不够用可以从其他年级调入教学,其他年级不够也可以从本年级调入。同时年级大班之间在分开来排,这样既提高场地器材资源,也便于教师的调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呼吁运用现代教学模式培养新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辨证地处理问题。秦皇岛十中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证明了体育模块教学是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只有明白传统教学模式和模块教学模式的利弊所在,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现代教育服务。
(二)建议
体育大课、选项、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专项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开设选修课教学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开设选修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盲目照搬。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分类、分段、分层、分组教学,并及时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张民选.模块课程:现代课程中的新概念、新形态[J].比较教育研究.1993(06).
[2] 靳玉乐,张庆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模块建构及特点[J].基础教育课程.2005(07):120-121.
[3] 高凌飚,黄韶斌.谈高中模块课程的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05(01).